偉大作品體現時代和人民的“主旋律”
陸天明:
要說清“主旋律”這個問題,我覺得首先要澄清三點:第一,“主旋律”究竟是主觀臆造的,還是現實的歷史進程中客觀存在的?第二,“主旋律”是不是就等同于“長官意志”?第三,主旋律作品是否一定是應景之作,只能是應景之作?正因為存在上述三個疑點,可以說,“主旋律”是近年來受到誤解最多的一個文藝概念。
真正的主旋律是體現某一時代,某一歷史進程中人民集體生存意愿,體現時代發展動向的。它是客觀存在而不是主觀臆造的,是一定會在這個時代的創作總體中不可違逆地被凸現,被強調,被觀照,被摹寫出來的。比如世界資本主義上升時期,人們呼吁人性解放,吁求自由平等博愛;中國近百年來反封建,求民主,反獨裁,求溫飽,反外族入侵,求民族復興自強,不斷變革,求國家富強和民生富裕等等,既是時代發展、人民生存意愿的主旨,也成為這些個歷史階段文藝創作的主調,也就是我們當下所謂的“主旋律”。
綜觀古今中外的偉大作家和偉大作品,之所以成就了一番“偉大”,幾乎無一不是因為他們體現了時代和人民的這種“主旨”和“主調”。也就是說,他們幾乎無一不是他們時代的“主旋律”作家和“主旋律”作品。我們無法全部羅列,只提中國的屈原、李白、杜甫、曹雪芹、魯迅……就足矣。
主旋律作品是否一定只能是應景的東西?產生在抗日戰爭時期的《黃河大合唱》,它應該說是個“主旋律”作品吧,也可以說是救國救亡的“急就章”式作品,但你無法否認它是一部偉大的經典作品,它已經成為一部民族的杰出音樂史詩,將在中華文化史上永存。這樣的例子在世界各國的文藝創作史上都舉不勝舉。
但也要看到,在某種氣氛下,“主旋律”作品也比較容易被寫成“應景式”的東西。關鍵在于,創作者是否能夠真正把“對得起歷史,對得起人民”立為自己創作的唯一標準。
當然,作品的偉大與否,和作品究竟寫了些什么并不會有必然的關聯。但是,任何一個時代都必定要呼喚自己的主旋律作品。它是時代和歷史前進的天賦使命。對于這種“天賦使命”的態度,正在考驗著考查著作為這個偉大變革時代的藝術家的良知和良心。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5-26永春:持續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工程
- 2010-05-13明溪縣設立基層 “青年書屋” 促進社區文化建設
- 2010-05-06石獅郭坑村積極倡導“四新”文化建設
- 2010-04-21梧村社區以科學發展觀引領社區文化建設
- 2010-03-18鄉村文化建設的切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