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曲阜“三孔”景區門票價格調整,列舉的主要理由有四條:遺產保護、景區建設、提升旅游品質和體現文化價值。而在此前的2001年、2004年、2007年,“三孔”景區門票已經數次提價。頻繁漲價的背后,是這樣的“苦衷”:不但“三孔”景區內的古樹名木、建筑文物的維護需要從門票收入中開支,曲阜市的111處市級重點文物以及新發現的500多處文物點,也需要“三孔”的門票收入承擔保護費用。一張門票,要承載如此多額外的負擔,難怪一漲再漲。
毋庸諱言,文物保護的資金匱乏問題,是許多景區都繞不開的難題。曲阜作為我國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中唯一的縣級市,為保護文物、發展旅游做了很多犧牲,比如不發展大型工業項目,因此在財政上捉襟見肘。然而即便如此,漲價也不能成為籌集文保資金、發展旅游產業的“華山一條路”。
政府支持文物保護的資金有限,對景區分類管理殊為重要:具有思想教育、文明傳承、文物保護功能的景區,票價宜低,可通過合理調配有限的財政資金,支持文物保護和景區發展,為游客減負;一些純商業景點,票價則應由市場決定,自負盈虧。
作為公共資源,文物景區肩負著普通商品所不具有的公共屬性和文化功能。“三孔”作為儒家文化圣地,是中華文明千百年傳承至今的一個載體。我們誰都不愿意看到,一張薄薄的門票,就讓人們對“三孔”望而卻步。單單依靠“門票經濟”,恐怕難以實現景區的可持續發展,也難在游客和景區間構起和諧關系。如果門票價格過高,導致門可羅雀,最終可能不但籌不到資金,還會有損于文物的文化功能。
同時,不管是何種漲價,都應該把門票收入的用途公開,讓游客花明白錢。在這方面,包括曲阜“三孔”在內的許多景區,仍有值得改善的地方——景區官方網站上難覓財務報告的蹤影,即使漲價聽證會上,代表也無從獲取門票收入使用的具體信息。因此,在關注景區門票漲價的同時,我們更要思考,如何跳出“門票經濟”的思維,理順景區價格管理機制,實現文物景區保護與公眾文化權益的和諧共贏。
![]() |
責任編輯:邱淑群 |
- 2010-06-04廣東韶關與福州合作 榕城市民游丹霞山門票有優惠
- 2010-04-26“五一”三天小長假 福州一批景區推出優惠門票
- 2010-04-25去世博 看珍寶:買一張世博會門票能看多少重量級文物
- 2010-03-16賞蜜柚花之旅 全程景區免門票
- 2010-02-24世博開幕門票身價“炒”翻倍 最高已達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