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陳姓村民告訴記者,前幾年,南坪溪上游有一定規模的養殖場達76家,大的養豬場存欄數都在1500頭以上,養殖高峰時的存欄總數達到了3萬多頭豬。然而,由于部分養殖業主無視環保,將豬糞便直接排入南坪溪,加上當地政府疏于監管,造成了南坪溪水源的嚴重污染。太平鎮政府曾要求各養殖戶,對豬糞便、污水進行預處理,以緩解污水排放的壓力。但由于南坪溪流量小,各養殖場每天排放的污水總量達500多噸,導致污水排放遠遠不能達標。村民們希望當地政府加大整治力度,還百姓清潔水源。
太平鎮周副鎮長告訴記者,南平市非常重視南坪溪污染問題,各級政府加大了對養豬場糞便、污水整治力度。目前,正在建設的太平鎮南坪溪流域循環經濟項目,已列入省政府閩江水流域綜合整治二期工程。項目建成后,每年可減少COD排放量約4500噸、氨氮300噸,會減輕對閩江流域的污染。
隨后,記者又來到位于閩江南平段的南平市種豬場,這里離閩江不到100米,屬于禁養區。但種豬場里卻養著3000多頭生豬,臭味熏天,凌亂不堪。記者轉了一圈,發現這里的豬糞便、污水,同樣未經處理,就直接排入了閩江。南平市延平區王副區長坦言,該種豬場被個人承包,區里已多次督促其搬遷,前幾天還對其作出罰款5萬元的處理。他表示,該種豬場位于禁養區,不搬遷不行,他們會加大力度,促其盡快關閉搬遷。
據南平市政府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幾年,南平市認真開展畜禽養殖污染的整治。去年8月底前,各縣(市、區)全面按省里要求完成畜禽養殖禁養區、禁建區、適度養殖區的劃定工作,并張榜公布。目前,禁養區內共拆除搬遷125家養豬場,拆除搬遷面積16.83萬平方米,去年12月26日已全部完成;禁建區內整治規模化養殖場,生豬存欄200頭以上的共503家,其中拆除15家、治理488家,去年12月26日基本完成治理。同時,嚴格禁止在禁建區內新、擴建規模化生豬養殖場,一經發現立即拆除。對禁養區外的規模化養殖場加強標準建設,鼓勵采取沼氣發電和糞便生產有機肥等循環模式,推行生態立體種養或“零排放”。
這位負責人還表示,在劃定禁養區內的部分國家、省級龍頭養殖場,都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污染治理,實現零排放。不過根據省里的要求,禁養區內的規模化養殖場,即使經治理達到零排放,也要于2011年底前關閉或搬遷,這勢必造成前期治理資金的浪費。為此,他建議對這些養殖場予以保留,或給予5年的過渡期,5年后再搬遷。
省人大環保執法檢查組的一位負責人告訴記者,南平市是我省的畜禽養殖大市。近幾年,通過各級政府的多方努力,養殖場污染的整治取得了明顯的成效,但仍存在措施不夠得力、整改不到位等問題,致使養殖場的污染依然存在。他希望南平市從大局出發,加大力度、加快速度進行養殖場的污染整治,共同保護水源。
?
注:該言論僅代表網友觀點,未經本網調查、核實。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