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創新業,謀發展,群眾生活水平不斷躍升
立足村情,創新思路,注重特色,千方百計發展農村經濟,歷經十年的艱苦創業,我村從一個落后的貧困村發展成遠近聞名的山區經濟模式明星村。一是念好“山經”。充分利用豐富的山地資源,因勢利導,大力發展麻竹生產,全村種植麻竹1000多畝,年產量5000多擔。同時,注重延伸產業鏈,創辦綠色食品加工廠,形成種植、加工、銷售為一體的麻竹產業群,年創利潤20多萬元,既解決了農民就業,又增加了農民收入。二是創辦工業園區。建園區,謀發展,筑巢引鳳,創辦全縣首個村級工業園區,該園區占地200多畝,總投資5000多萬元,主要生產藤鐵工藝產品,遠銷歐美。2009年實現產值3.35億元,創稅利2000萬元,解決300多名村民的就業,同步帶動村辦凈水廠、食品廠、商貿、餐飲等相關行業的發展,力促村級經濟總量實現了突破性的飛躍。三是組建公司。經過深入調查論證,組建“福建省經嶺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積極融集民間資金,創辦公司+農戶的經濟模式,負責運作經嶺工業區二期和集貿小區項目,目前,已完成二期300畝的征地、平整工作,招商引資正在洽談中。如今,昔日貧困村煥然一新,成功闖出一條山區特色的經濟發展路子,全村有90%農戶住進寬敞明亮的“小洋樓”,50%農戶擁有家用“小轎車”,過上殷實的小康生活。
三、抓規劃,建新村,生產生活環境不斷改善
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積極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致力改善人居環境。一是規劃先行。堅持高標準規劃、超前的科學理念,聘請省設計院專家,根據立地條件和發展目標,對全村進行科學合理規劃,勾畫發展藍圖,做到“一張圖紙管到底”,有條不紊地推進新村建設。二是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幾年來,共投入2000多萬元,建設連接泉安公路進村水泥路3.5公里、村間公路11公里;新建村辦公樓、自來水廠、集貿市場、文化休閑公園;完善村級農電改造、電信、有線電視等配套設施。目前,全村公路硬化率、飲用自來水、電話、寬帶、有線電視的普及率均達100%。三是優化生活環境。扎實開展“家園清潔行動”,制定村規民約,建立衛生保潔制度,組建村級環衛隊伍,設置垃圾轉運站、果皮箱,配備垃圾清掃車、轉運車,垃圾日產日清,做到村級主次干道全日保潔, 2007年度被評為全省開展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示范村。抓好公路兩側、公共場所的綠化,宣傳發動群眾在房前屋后植樹綠化、設置盆花,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點綴溫馨生活。組織拆除旱廁137座,新建公廁5座,全村三化廁普及率達95%以上,凈化生活環境。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