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設系列談:正確處理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
http://www.caoliu14.com?2010-06-20 09:19? ?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經濟與文化的互動性不斷加強,文化的競爭已成為當今綜合國力的重要標志,世界經濟的發展已經使文化要素從邊緣地位逐步上升到中心地位。五千年悠久的歷史和燦爛文化,這是中國人引以為自豪的“本錢”。但是,我們不能只守著一座金燦燦的文化資源寶庫,而應有把文化發展轉化為產業,把文化需求轉化為市場機制的意識、勇氣和能力。
我們必須承認,將傳統文化資源在整體上和文化市場、產業資本、產業技術和產業人力資源等文化產業要素進行匹配,形成產業鏈和規模化的產業效益,存在一定難度。我們首先需要考慮的是:如何從消費市場和現代產業角度提煉文化資源的市場價值要素,并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現代產業的核心是資本,我們的文化產業缺少的不是資本本身,而是引進資本的創意,有效對接傳統文化和現代產業的核心就是創意,就是自主創新的能力。
當今文化產業的消費與影響具有全球性,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誰擁有個性獨特的文化資源和最先進的傳媒,誰就擁有巨大的發展潛力和主動權。發達國家文化產品的大量涌入,不僅對我國民族文化產業造成巨大壓力,他們的價值觀、消費觀、審美觀也隨之移植,危及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安全。要改變這一局面,必須建立起我們本民族的文化話語權,而這一切都有賴于我們對民族傳統文化的準確定位,并以此為依據發展文化創意產業。沒有特色、沒有文化底蘊的產品,在市場上是缺乏競爭力的,而這種特色要得到認可,就必須扎根于民族文化的土壤。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06-17李長春:正確認識文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
- 2010-06-08推進文化建設: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系
- 2010-05-26永春:持續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工程
- 2010-05-13明溪縣設立基層 “青年書屋” 促進社區文化建設
- 2010-05-06石獅郭坑村積極倡導“四新”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