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送出去到走出去
“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聽覺習慣和審美特色,我們會有所依據地選擇不同曲目。”中央民族樂團團長席強認為,抓住國外觀眾的聽覺習慣,找到合適的溝通渠道,才能真正受到歡迎。現在中央民族樂團到世界任何國家去,都可以拿出3到4套不同的曲目。
蔡尚偉(四川大學文化產業研究中心主任):民族文化是國家文化軟實力之根本,是彰顯國家文明程度、標志國家創新精神、體現國家對人類文明體系貢獻力的不二環節。外來文化則是豐富、發展民族文化的營養。
應該堅持“民族文化為本,外來文化為用”的原則,與時俱進,吸收民族文化合理內核,綜合外國文化積極因素,直面人類共同議題,促進民族文化的現代化轉換。這樣才能以更有時代特色的民族文化產品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生活需要,同時抵抗客觀存在的外來文化霸權與意識形態滲透,以更全面、更豐富的民族文化產品為世界人民的精神生活作出獨特的、有力度的貢獻。
在國內文化市場,民族文化總體來說占據著優勢地位,基本符合我國文化發展的現實需要。而在國際文化市場方面,我們的份額與國家的經濟實力、總體地位,與民族文化的歷史影響力很不相稱。近年來我國文化貿易發展很快,但多為初級產品,高端文化產品出口相當少。對外文化貿易逆差的格局沒有根本改變,近年版權貿易逆差在7.5:1左右。“走出去”的骨干力量還無法與國外文化集團相抗衡,加上“走出去”的時間還不長,對國際文化貿易規則不夠熟悉,文化貿易摩擦又呈上升之勢,增加了“走出去”的阻力。
當然,我們對發展的當代的中國文化價值觀的梳理還不全面,對國際文化消費心理的把握還不到位,對國際文化前沿的了解還不深入,站在世界的、時代的高度超越外國文化的勇氣和魄力還不足,能夠妥善把握民族文化與外國文化關系、具有較強文化原創能力的文化人還不多,這是影響我們文化走出去的更重要因素,值得我們所有人更加重視,群策群力,以“舉國體制”加以解決,使中華文化能夠真正“走出去”,被人邀請、被人需要、被人渴求地“走出去”,而不是簡單地“送出去”。
建議全面清理和構建面向世界、適應時代需要的中國價值觀,為中國文化“走出去”提供充足的精神資源,并且改革、創新教育體制和模式,破解高端文化創意人才匱乏難題。這是關乎中國文化發展的百年大計。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17李長春:正確認識文化建設中的若干重大關系
- 2010-06-08推進文化建設:正確處理弘揚主旋律與提倡多樣化的關系
- 2010-05-26永春:持續推進基層文化建設工程
- 2010-05-13明溪縣設立基層 “青年書屋” 促進社區文化建設
- 2010-05-06石獅郭坑村積極倡導“四新”文化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