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少數電視人、文化人和觀眾對相親類電視節目遭遇限播令頗不以為然甚至反感和持反對態度,思想和認識的誤區之一是,相親類電視節目適應了并且滿足了社會上解決“剩女”問題的需要,節目模式新穎、通俗,所以收視率居高不下,深受觀眾歡迎。這種說法里,別的偽命題姑且不論,單是這個“通俗”,就偷換了概念,就謬誤之極!這根本不是什么“通俗”,更不是“大俗”,而是“俗”到邪門歪道上去了,“俗”成了“低俗”、“惡俗”!顯然,《我們約會吧》、《非誠勿擾》、《緣來是你》、《為愛向前沖》、《百里挑一》的問題,一切當今類似的文學藝術現象出現的這一類問題,也都不是“俗”、“通俗”,而是“低俗”、“惡俗”!
什么是“俗”、“通俗”?“俗”和“雅”是一對范疇。人們常說的“雅俗”,指的是文雅和粗俗,或者高雅和世俗,也指所謂風雅之士和世俗之人?!八住?按《辭?!丰屃x,用為“風俗、習慣”,有“移風易俗”;用為“大眾的、通俗的”,有“俗語”、“俗文學”;用為“庸俗、惡俗”,有“俗氣”、“俗套”;用為“世俗”,有“在家”。另外,還有義為“平庸的士人”和“粗鄙之士”的“俗士”,義為“古代各種民間音樂泛稱”的“俗樂”,義為“俚曲”的“俗曲”,義為“舊時流行于民間的多數為簡體的文字”的“俗字”,義為“流行于民間的通俗語句”的“俗語”,義為“世俗之輩”、“庸俗的人”的“俗流”,義為“道家、佛家所謂世俗人事牽累的”的“俗緣”,義為“中國古代通俗文學”的“俗文學”,等等。
由此可見,要是我們再在“貫通”、“普通”、“同”和“全、遍、徹”的意義上來理解“通”的詞義的話,就我們的文學藝術現象而言,“俗”和“通俗”,乃是用世俗的各種文學藝術語言和樣式書寫和表演的、內容和形式都大眾化的、淺近易懂的、長期生長和流行在民間的、普通老百姓喜聞樂見的文學藝術作品的一種格調、品位、氣象和氣派。不可否認,其間,精華與糟粕并存,有的屬于先進文化和健康有益文化,有的則混同有落后文化乃至于腐朽文化在內,還有的自身就宿命地具有這樣的落后文化乃至于腐朽文化的文化品質。
現在,文學藝術界,以至于泛文化意義上的意識形態領域里的某些從業人員,沒有嚴肅的歷史責任感和神圣的社會使命感,沒有文化人的良知和操守,只想利用文學藝術乃至于泛文化意義上的種種工具作為牟取金錢利益的手段,懷有不良的居心,用落后文化乃至于腐朽文化侵蝕“俗”和“通俗”的文學藝術作品的品質,就使得“俗”和“通俗”變質為、墮落為以“低下”、“丑陋”、“污穢”、“卑劣”、“令人惡心”、“招人討厭”的“一身病態”而又“危害社會”的“低俗”和“惡俗”了。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6-24如何看待廣電總局低俗“整治令”?
- 2010-06-24“非誠勿擾們”死于低俗功利
- 2010-06-22抵制低俗之風 讓“高雅”成為文藝創作主流
- 2010-06-21文化學者談文藝節目低俗之風:不能忘卻文化擔當
- 2010-06-17電視節目低俗為何總要廣電總局出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