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什么遺憾呢?為什么還說是“不屈”呢?
遺憾是在吳冠中心中,還有那么多關于藝術的新想法、繪畫的新構思沒有完成;不屈的是對命運的抗爭,如果老天再給他一個91年,他想能創造出更新、更美、更有人類高度的一大批藝術精品。
我差不多每年春節都要去給吳先生拜年,同時讀他新出版的畫冊。從2000年起,各家美術出版社每年為他出版一本畫冊,都是他上一年新創作的畫。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馬年的大年初一,吳先生把那第一本畫冊送給我時,他眼睛里閃耀的目光如孩童一般明亮、燦爛!我珍重地捧起厚厚的畫冊,翻開來,發現一共選印了64幅作品,不由得倒抽了一口冷氣:全年365天,平均每5天就畫出一幅新作,而那年,吳先生已是83歲的老人了。記得當時他說的是:“這還不包括廢掉的不滿意之作。我不重復老路,不抄襲自己,必須有了新想法,才動手,不然就不畫。”
2007年國慶節,我去拜訪吳冠中先生,一見面就吃了一驚:簡直是奇跡,87歲的吳先生重又恢復了以往的精氣神兒,心情也很暢快。此前早些時候,他受一場肺炎困擾,體虛神疲,更因為不能如愿繪畫而靈魂躁動。現在身體恢復了,重又精神飽滿地談論起創作問題,說到興奮處,起身進畫室捧出了一幅新作,是一幅亦字亦畫的新風格作品,是生病時畫不成大畫,而用小幅探索著“畫”的一批漢字;后來他又給漢字加上了畫的背景,使字與畫兩相生輝。一輩子不停地追求創新,這是他血液中固有的基因,他說:“不能創新,我的生命就停止了。”
“有朋友看了這批新作,覺得我是又找到了一種新形式,還有空間可以發展。”說到這里時,吳先生的臉色好了起來。“我不能閑著,閑了不會活。現在我謝絕一切采訪、會議,不再出頭露面,只是思考、畫畫。探索其樂無窮。”
我欽佩地說:“您一輩子總是在探索,不停地鞭策自己往前走。我看您一點也沒老,這心態多年輕啊!”
吳先生連連點頭:“我絕不能侮辱過去的作品,一定要超過過去,給后人新的啟發。”然后,又補充了一句:“只能往前走,停下來不好活,后退更沒余地。”
那一天臨別時,我請吳先生為本報廣大讀者寫一句話。他說剛好在思索有關風格的問題,便工工整整地寫道:
“風格是作者的背影,自己看不見。”
什么意思呢?“這就是說,在探索的過程中,不要計較太多,成敗得失,失敗隨時隨地。自己只管探索,風格由別人去說。”
哦,我明白了,當時有人勸吳先生保持住自己的“風格”,而他則堅定地選擇了“衰年變法”。
于是,我忍不住又問了一句:“那您認為,在藝術創作中,什么是最重要的?”
他加重語氣說:“思想,感情——沒有思想的感情平庸,光有思想限于犀利。魯迅先生是既有思想也有感情。”
![]() |
責任編輯:金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