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風7月7日訊 6月下旬,在福建省將樂縣“6.18”重災區活躍著這樣一支隊伍,它就是由將樂縣水南中學教師邢耀進組建的“災區志愿者服務隊”。
隊伍 在困境中誕生
6月18日,將樂縣大源鄉廖家地村暴雨瓢潑,山洪暴漲,泥石流塌方,使整個村子陷入困境:停水、停電、信息中斷。
19日,狂風暴雨依舊沒有停歇,廖家地“四面楚歌”,村民緊急轉移兩三公里遠的鄰村長甲。
長甲村距將樂縣大源鄉政府所在地15公里,是個只有136戶人家的小村,在此次特大洪澇災害中,雖然災情不及廖家地、山坊等村嚴重,但也受到重創。顯然,在路堵、電斷等情況下,長甲無力承受這么多人的吃飯問題。
“這無休無止的暴雨什么時候才會停歇呀。”“到鄉里的路受損那么嚴重,沒有十天半月是開通不了的。現在,我們走個兩三公里泥沼路,都要兩三個小時,村外的人想進來救援都難。”惶惶然,村民急躁不安,有人嗡嗡地哭了起來。
“相信我們黨,相信我們政府,大家一定要振作起來,很快就會有救援隊伍進村的。”群眾基礎扎實的共產黨員、大源鄉派出所所長肖榮華耐心地安撫群眾。
很快,鄉村黨員干部在長甲村災民臨時安置點成立了“人員安置組”、“老幼照顧組”、“糧食準備組”和“治安工作組”。
19日傍晚6點,從大源鄉出發的一支背負干糧的隊伍,20日凌晨2點已到達廖家地。20日凌晨出發的一支隊伍也正在以最快的速度向長甲挺進。
“災情嚴重,你們工作組個個都這么辛苦,我是一名黨員,分配一點任務給我吧。”20日一大早,一位皮膚黝黑、戴眼鏡的瘦高中年找到肖榮華所長,主動請纓。
這位中年男子就是將樂縣水南中學歷史教師,名叫邢耀進。聞悉老家廖家地村發生嚴重的災情,19日一大早,他就心急火燎地找到同校教書的堂弟邢耀金,以及在城里務工的另一位村民,跨越重重困難,幾番周折后,到達長甲。
肖榮華簡單了解了一下邢耀進的情況后,說:“現在正是用人之際,你是中學老師,又是廖家地人,有組織能力,也有群眾基礎,希望你能發揮黨員模范帶頭作用,盡量組織發動更多的村民,投入到這場抗災自救工作中。”
邢耀進找來一面旗幟,用毛筆寫上“青年突擊隊”5個大字。堂弟邢耀金第一個報名加入隊伍。短短十幾分鐘,隊伍就吸納了20位熱血澎湃的抗災救災青年。邢耀進任突擊隊隊長,邢耀金任副隊長。隊員們在手臂上扎上紅絲帶,在邢耀進的帶領下,舉拳莊嚴宣誓:“突擊,突擊,再突擊!”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