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組織暑期"社會實踐" 動機不純教訓大
建議
要想好“為什么去實踐”
洪澤龍(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團委副書記)
大學生響應號召參加社會實踐活動可以從中得到鍛煉,培養吃苦耐勞的精神。但是,這其中也存在一些問題。
一是部分大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的目的不夠明確。有些大學生抱著拿學分、賺綜測等目的參加社會實踐,以至于在實踐過程中積極性不高,效果不好。對于這部分學生,一方面學校應該正確引導,對他們做好前期的教育動員工作;另一方面學生自己要端正態度、認真對待實踐活動。
二是一些實踐活動浮于表面,停留于形式。沒有切實深入地開展,實踐活動走馬觀花,草草結束,學生得不到收獲,實踐活動沒有取得預期效果。對于這種現象,首先,實踐隊的指導老師必須對實踐活動的前期策劃進行嚴格的審查和把關,在實踐過程中,盡量和學生一起參與,給予指導和幫助;其次,實踐隊員必須制定完整詳細的活動計劃,做好前期的聯絡組織準備工作。
三是實踐活動缺乏連續性。比如資源開發、支教類活動隨著實踐活動的結束就中斷了,不能連續有效地周期性地貫徹下去,對當地的實際幫助不大。對于這種情況,首先可以和當地有關部門建立長期有效的溝通,在協商之后可以制定長期的幫扶計劃;其次,實踐隊員要培養起長期奉獻、勇于吃苦的精神。
在社會實踐中,學生要如何才能更好地學以致用,既發揮所長又能有所收獲呢?首先,大學生選擇實踐項目要結合自己所學習的專業,在實踐的過程中才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特長,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其次,學生參加社會實踐要端正態度,明確動機。想好了自己為什么去實踐,并且希望從實踐中收獲什么。只有有目的、有方向地去參加實踐,才不會出現實踐活動浮于表面、收效較小的狀況。另外,實踐活動是集體活動,應該在活動中學會與他人溝通協作,培養團隊合作精神。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