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書記》:人民公仆的贊歌
http://www.caoliu14.com?2010-07-27 10:45? ?來源:人民日報
我來說兩句
作品運用平實溫暖的敘事基調,將原型事件進行了藝術化的加工提煉。精心營造的生活氛圍和跌宕起伏的戲劇性凝結成思想與情感的沖擊力,例如:為解決私占公家鏟車事件與刁民德福進行的一場較量;為建廠辦企業和土地集約化進行遷墳卻遇到吳奶奶兒子的冤情;為小崗村與公路主干道銜接修建跨鐵路大橋遇到幾乎無法解決的難題……所有情節都圍繞著人物性格展開。那個蠻橫的德福在沈浩的教育幫助下改邪歸正,他說“我和我哥(沈浩),是不打不相識啊”;前后兩次掃大街的情景,表達出大包干帶頭人從意見不合到團結一致的變化;吳奶奶攔車請沈浩吃年飯,是沈書記為她解除了多年的委屈。多位資深演員飾演的多個人物組成了農村、城市的當代生活,映射出現實中國的社會景象。
作品有意克服矯飾的理想主義激情,不說教、不概念、不煽情,緊緊把握住沈浩和農民的關系,細膩深入地刻畫沈浩的內心世界。令人怦然心動難以忘懷的是吳奶奶為兒遷墳的情景,當沈浩看到冒雨坐在墳地滿心委屈的吳奶奶的時候,他心如刀絞,如同兒子般立刻將自己的雨衣披在老人身上,他為對老人家的傷害而勃然大怒,堅決親自披麻戴孝為吳奶奶的兒子舉辦葬禮。這里我們感受到一個共產黨員對百姓發自肺腑的大愛和人本精神,以及有錯必究的自省意識。春節全村人自發搬桌椅,端菜送酒請沈浩吃年飯的熱烈場面,將影片推向情緒高潮。那爭先恐后用電話向沈浩妻的拜年,那一聲聲對沈書記的贊揚,那一杯杯熱情的敬酒,再次凸現出小崗村人對沈浩的感激、愛戴和永生不忘的情誼。沈浩不愧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帶頭人!
《第一書記》的創作者們自覺地運用現代觀念和現實主義手法,突破了傳統英模影片的慣性思維,拓展了電影表達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視野。沈浩的藝術形象對于凈化人們的心靈,正確認識人生價值和生命意義,有著不同凡響的意義。 (任 殷)
![]() |
責任編輯:周靈鴻 |
相關新聞
- 2010-06-10江西省委書記蘇榮:由英雄事跡想到幾個“問號”
- 2010-05-21網友帖文歷數泉州八大不文明現象 書記公開"頂"帖
- 2010-05-17孫春蘭書記寄語:弘揚閩商精神 凝聚閩商力量
- 2010-05-05三元區委書記王慶檢察校園及周邊安全工作
- 2010-04-26安溪書記縣長專線電話:件件有回音
- 2009-03-21史海回眸:延安時期為何“只見公仆不見官”?
- 2009-03-21延安時期為何“只見公仆不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