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分之“困”
此前,教育部曾明確表示,對近年高考加分政策實施中存在的不規(guī)范、不合理甚至腐敗現(xiàn)象,必須認真清理。但“清理”與“亂象”卻長期并存,高考加分最大的政策困境又在哪里?
“過多過濫。”21世紀教育研究院相關負責人如是說,“高考加分政策的弊病,首先是由于地方可自行制定政策,導致加分項目過多,受惠面過大。”
而高校對于高考加分只能被動承認,也使得高考加分政策成為各地方追逐的對象。在2009年清華大學各學院的招生簡章里,有“承認各省高考加分政策”的字樣,在2010年招生簡章里,這句話前加上了“原則上”三個字。清華大學招生辦負責人表示,這“顯示了清華大學對于加分的態(tài)度”。
華中師范大學考試研究院副教授但召彬認為,目前高考加分政策最大的問題是隨意性大,政策執(zhí)行缺乏監(jiān)督,缺乏公眾參與。同時,加分對象范圍界定模糊,各地方政策各自為政。
湖北省教育考試院研究員胡向東分析道,高考加分的政策困境主要是高考負擔過重,當這種過重的負擔常以加分方式分擔時,便讓高考加分不堪重負,這也使得一些原本出發(fā)點良好的高考加分政策在執(zhí)行過程中變形走樣,引起群眾不滿。
胡向東說,高考除選拔功能外,在我國還被賦予了過大的政治功能、文化功能、教育功能。比如,高考要彰顯社會公平,對歷史遺留的和短期難以改變的一些“不公不平”之處,則先通過高考加分予以彌補;高考要承擔社會教化之責,因而“見義勇為”要通過高考加分來獎勵;艱苦行業(yè)吸引不來考生報考,通過加分招滿生源;為推進農村計劃生育,便對“農村獨生子女”進行加分;為了推行素質教育,則通過加分鼓勵德、智、體全面發(fā)展者……高考面臨的沉重負擔決定了高考加分的負擔同樣沉重,這么多的國家意志、地方政府意志甚至部門和行業(yè)的意志,通過高考加分來貫徹,操作簡便,當然會使相關部門趨之若鶩。而高考加分一旦走上“層次多樣、種類繁多”的“發(fā)展之路”,其功利性又十分明顯,自然亂象紛呈。
而高考加分政策的初衷是什么?取消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必要?真的能如網(wǎng)友所認為的那樣,“把高考重新拉回理性、公平的軌道”嗎?胡向東認為,高考加分的初衷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歷史也證明它曾發(fā)揮過良好的作用。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還是由制度性缺陷造成的,完全可以通過制度創(chuàng)新、制度完善來克服,沒必要一棍子打死,也不可能一棍子打死。對照顧性加分,如少數(shù)民族加分等應予堅持,并在各種錄取方式中予以推行;對鼓勵性加分,則需要按照最近發(fā)布的《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fā)展規(guī)劃綱要(2010-2020年)》精神進行重新審定,比如,《綱要》提出要“以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為突破口,克服一考定終身的弊端,推進素質教育實施和創(chuàng)新人才培養(yǎng)”,形成“統(tǒng)一考試擇優(yōu)錄取”、“特長顯著自主錄取”、“全面發(fā)展推薦錄取”、“符合條件定向錄取”、“突出人才破格錄取”的多元錄取格局,鼓勵性加分就可以放在統(tǒng)一考試之外的錄取方式中予以體現(xiàn)。通過明確責任主體、完善操作程序、加強監(jiān)督檢查來重新厘定、執(zhí)行。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7-30高考加分招聘亂象玩的是“拼爹游戲”
- 2010-03-10代表列舉高考加分四大弊病 呼吁高考加分改革
- 2010-01-25廈門多名高中生為高考加分跑馬拉松作弊
- 2008-02-13省教育廳公布高考加分大體框架 7類考生可加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