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和開封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了中國七夕文化論壇。論壇上,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七夕節”是七夕文化的核心內容,也是我國重要的傳統節日。然而,如今“七夕節”的知名度比不上“情人節”,甚至有人片面地把“七夕節” 僅僅當作“中國的情人節”。這些,顯然是對“七夕節”文化內涵和精神不甚了解,使得“七夕節”失去了原本的魅力。
????實際上,“七夕節”是我國最具有浪漫色彩的節日,也是古代少女、閨婦最看重的節日。因主要的參與者是少女,活動內容以乞巧為主,也被人們稱為“乞巧節”或“少女節”、“女兒節”。“七夕節”即農歷七月初七,正值夏秋,晴朗夜空,明亮的牽牛星、織女星分居東西兩邊,隔河相望,留給人們無限的遐想,于是便有了“七夕坐看牽牛織女星”的習俗。相傳織女是一位美麗聰明、心靈手巧的仙女。于是這天晚上,婦女們穿針乞巧,祈求織女賦予她們聰慧的心靈和靈巧的雙手,讓自己的針織技法嫻熟,并賜給她們美滿姻緣。而這種美好的期望,不單是男女之情,還有婦女們提高自身生活技能的殷切希望。
????2006年5月20日,“七夕節”被國務院列入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作為我國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內容,“七夕節”所蘊含的文化價值,是對人類最普遍的兩情相悅過程的文化升華,具有生命本原的意義。其中,牛郎織女的神話傳說,最集中的表現了我國古代男耕女織的農耕文化,歌頌了忠貞不渝的愛情,表達了人們對理想愛情的向往和追求。“七夕節”更具有夫妻相愛、和睦生活、精致人生、全家幸福的期許和意蘊。當前,社會上許多人只知道“情人節”而不知道“七夕節”,或把“七夕節”僅僅當做“中國情人節”,顯然是丟掉了“七夕節”的魂。
????如今,不少商家也錯把“七夕節”當“情人節”,一味地注重了“中國情人節”中的“情人”意蘊,而忘卻了其他的文化內涵。更有商家在“拉攏”人心方面煞費苦心,各式各樣的營銷手法層出不窮,例如,舉辦婚嫁體驗,男士DIY禮物等。可消費者對此似乎不領情。究其原因,七夕促銷噱頭與西方情人節過于雷同,鉆石、黃金、鉑金、翡翠等與七夕節日氣氛難以“匹配”,缺少“七夕節”的文化底蘊。國內商家推出的產品設計大部分缺少東方情調,開展的活動也少了“七夕”獨有的韻味。
????又一個“七夕節”來臨了。深入挖掘民間傳統文化資源,廣為傳播“七夕節”文化,開展豐富多彩的“七夕”民俗活動,才能讓“七夕節”根植于人民群眾生活的土壤中逐步成長,并更好地傳承下去。(柳岳)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