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該說,胡覺照的“自我了斷”之招,已無新意。2006年8月,打假斗士方舟子與“哲學烏鴉”黎鳴之間關于“四色猜想”的那場論爭,幾個回合下來,黎鳴就選擇了極具紳士風度的一招——生死對決。黎鳴說,“如果‘破解四色定理’失敗,黎鳴先生愿按照協議,文明地進行自殺;如果‘破解四色定理’成功,方舟子先生愿按照協議,文明地進行自殺。”那場想象中極富悲壯色彩的文明對決,盡管有不少人起哄,畢竟沒有在現實中上演。
而近期知識界在討論的一個熱門話題——汪暉涉嫌抄襲事件時,有人又希望汪暉能出來“自我了斷”。由于發言者的智慧,人們沒能判斷出,汪暉是該因為不符合一個教授的資格而引咎離開清華呢,還是該拿出壯士的勇氣,對自己的身體痛下處罰。
學術之爭的原則問題被一再推到風口浪尖,實在是學術與學術精神的不幸。雖然,胡覺照先生的“自我了斷”,比黎鳴先生的“文明自殺”,要多為對方著想了一點(無論怎樣,劉慶柱先生不需要自我了斷),但沒有要挾對方,不等于沒有從道義上暗示對方。“所有的自殺都是他殺”,一旦胡覺照先生被自己的慷慨之言所害,有尊崇地位的劉慶柱先生恐怕“難以獨活”,至少要長期背負起沉重的十字架。
當然,安陽“曹操墓”涉嫌造假的事實果真成立,利益驅動下的驚天騙局,就不僅是一個學術問題,經濟問題,還會演化成一個法律問題,甚至放大為政治問題。有良知者憂急系之,可以理解。但是,“學術的歸學術,法律的歸法律”。在目前階段,“挺曹派”與“反曹派”之間的互動,還是秉持平等、理性、真誠、寬容的態度為好。因為證據的明暗,人心的向背,大概不會因狠話乃至極端之舉而發生匪夷所思的逆轉。
需要指出的是,曹操墓真偽之爭的娛樂化取向,也是要不得的。繞過公眾對于真相的追問,善意的急躁也好,惡意的忽悠也罷,不尊重歷史的自證力量,不尊重時間的公平邏輯,不尊重科學精神與文明價值,一切惡搞,都是要付出代價的。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8-23“口水仗”不斷是因曹操墓不夠“火”
- 2010-06-18曹操墓最需要“挖掘”科學精神
- 2010-06-17“被子哥” “曹操墓” 最需“挖掘”什么
- 2010-06-17“曹操墓” 最需“挖掘”什么
- 2010-06-13曹操墓又添新證 警惕“非遺”申報走上功利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