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與百姓同甘
光看收入,蔣巷人不是最富的,但蔣巷人是最幸福的。因為,他們在黨組織的帶領下不僅富了口袋,更富了腦袋。
在蔣巷村,每戶農民家中都有一個讀書學習筆記本,有的農民一年里竟寫了幾百篇讀書筆記。原來,村黨委每年花錢為村民訂報刊,但認真看的人不多。2000年起,村里對寫得又多又好的村民進行重獎,十年來,村民的讀書熱情被不斷激發。去年,受表彰家庭達169戶,表彰率超過90%,獎勵金額超過10萬元。
精神文明建設制度是保障。在蔣巷民俗博物館,記者看到一份蔣巷村村民委員會早在1985年就訂立的《村規民約》:“凡設立賭坊或聚賭的每次罰款20至100元”,“凡出口傷人、罵人引起爭吵者,罰款5至10元”……隨著時代變遷,蔣巷村又科學地提出了“以獎代罰”,出臺了《蔣巷村村規民約獎勵制度》、《蔣巷村文明村民公約》等一系列制度。
在蔣巷村,精神文明活動深入人心:村委會先后投資3000余萬元建起健身樂園、醫療服務中心、村史榮譽展覽室、民俗風情館、根雕農藝館等;村里長期堅持辦好廣播電視信息窗欄目,圖書館每天免費開放;每年舉辦以實用技術、農藝科技等為主題的各類培訓30多場,培訓人數超過2000人次……
春風化雨,浸潤著每一位村民的心靈。
83歲的村民朱小梅主動提出將自己的遺體捐獻給醫療事業; 村民張春家里有兩位病人,經濟條件在村里算是中下水平,但他卻連續六年資助湖南長沙一位身患先天性肌肉營養不良癥卻依然自強不息的孩子,先后共寄去了現金約一萬元。
僅有物質的富足不是共產主義社會,共產主義社會的一個基本特征是每個人都能全面發展,尤其是人的精神要達到一定的境界。在蔣巷村,生態、精神、政治文明全面開花,孩子喜笑顏,老人樂開懷,鄰里之間互幫互助,干群之間其樂融融。對比某些富裕村“顯赫幾年就衰落”的悲劇,蔣巷村的發展給了人們一個重要啟示:口袋要富,腦袋要富,心靈更要富。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8-04時代先鋒:讓黨放心被兵信賴的優秀"黨代表"李曉鈺
- 2010-07-07[時代先鋒]記黑龍江撫遠縣水產局原局長屈興才
- 2010-04-28肩負歷史責任 勇做時代先鋒 重視“為官之德”
- 2010-04-02三明市組織開展“緬懷革命先烈,爭當時代先鋒”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