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國外,富人做慈善,身后捐獻財產(chǎn),幾乎已成慣例。所以,比爾·蓋茨和巴菲特的做法,并不被視為異類,也很少有人懷疑其作秀。其實,他倆到處“勸募”,巴菲特年年拍賣“就餐權(quán)”,“表演”的味道更濃。但不管如何作秀,因為慈善活動公開透明,基金運行有序,也不會損及受助者尊嚴。一切為了慈善,反倒成了佳話。
當然,比爾·蓋茨和巴菲特背后,有比較成熟的慈善制度和慈善環(huán)境,“在巨富中死去是可恥的”,已成為世界很多富人的座右銘;但這樣的話,中國富人說得不多,聽起來甚至有點振聾發(fā)聵。在此情況下,陳光標充當了這種新財富觀的代言人和實踐者。我們需要更多這樣自發(fā)的慈善家。
當前,我們并不缺少富人,也不缺樸素的慈善熱情。在汶川、玉樹地震后,在舟曲泥石流災(zāi)害后,企業(yè)和個人的捐款動輒上百億。當然,這些捐款還有“被組織”的成分,善款的使用,還沒有達到完全公開透明。一些明星、富人,頻繁曝出詐捐、賴賬丑聞,人們批評這些人做慈善動機不純時,對接受捐款方如何使用善款,也心存疑慮。這種慈善困境,因為慈善制度不健全,人們無法充分體驗做慈善的成就感,享受必要的優(yōu)惠,還可能遭遇“習(xí)慣性質(zhì)疑”;另一方面,我們的富人還缺乏行善的自覺和習(xí)慣,仍有財富要傳給后代的思維。在這樣的情況下,希望陳光標登高一呼,應(yīng)者云集,恐怕不太現(xiàn)實。
因此,完善慈善制度和慈善環(huán)境,通過遺產(chǎn)稅等調(diào)節(jié)富人收入,是當前更需要做的事。因此,不要把兩位世界知名慈善家來訪,僅當作一場頂級富豪的大聚會來圍觀,借此傳達正確的慈善觀,才更有意義。
當然,整個社會慈善制度的完善,慈善氛圍的養(yǎng)成,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一種新的財富觀念的形成,有陳光標這樣的慈善偶像,更顯得彌足珍貴。丁永勛(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9-06道德模范陳光標稱死后捐全部財產(chǎn):巨富中死去可恥
- 2010-06-10“首善”陳光標為何力挺章子怡?
- 2010-04-30首善陳光標是面鏡子 世博為我們繪制怎樣的未來
- 2010-04-30“首善”陳光標是一面鏡子
- 2010-04-30中國慈善排行榜揭曉 陳光標再獲“中國首善”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