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委黨校教授凌厚鋒:
共識? 共建? 共享
??
近年來,福州市牢牢把握時代脈搏,切實植根本土文化、緊緊貼近城鄉百姓、堅持著眼未來發展,逐步形成了“共建人文福州,共享發展成果”的思路和做法,并在從硬件到軟件、從物質到精神、從有形到無形的創建實踐中,內化升華出“人文福州”的基本內涵,即“海納文明”的人文歷史積淀、“以人為本”的人文價值理念、“天人共生”的人文時代自覺和“民生普惠”的人文社會向度,取得了十分可喜的成果,推動著福州市文明進步和人的發展。
??一是共識。福州是一座有著2200多年歷史的文化名城,人文積淀深厚。它是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銜接的“門戶”,是傳統農耕文明與海洋商貿文明重要的“結點”,還是近代中西文化交融碰撞而開風氣之先的“前沿”。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各項事業的發展,使福州站到了傳統和現代的交匯點上。怎樣實現從傳統到現代的轉變,關鍵在于把握福州城市的精神,因為這種城市精神正是這座城市的歷史傳統、文化底蘊、發展特征、時代風貌和價值追求的總體現。
??二是共建。文明城市的創建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沒有市民的廣泛參與,創建活動是不可能奏效的。福州市文明城市創建活動的一個突出特點,也是一條重要經驗,即廣大市民主體精神的弘揚和主體活力的迸發。當然,這種主體精神需要引導,這種主體活力需要組織。例如從始于2004年的“激情廣場”大家唱活動陣地的形成,到2006年以來每年都舉辦的以“書香榕城”為主題的讀書月活動,再到多年來深入開展的志愿服務活動,無不是在充分尊重群眾首創精神的同時,再通過政策規劃、典型培育、總結扶持等方面予以積極引導、加強管理,使之持續健康地發展,從而彰顯人文共建的無限生機。
??三是共享。人民群眾既是文明城市的創建者,又是其成果的享有者。幾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一直把堅持科學發展、和諧發展,堅持民生優先作為文明創建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把新增力量、公共資源、工作力量向民生問題傾斜,特別是把城市規劃建設與管理、保護生態環境、美化市容市貌作為文明城市建設的切入點和重要載體,努力營造自然和諧的生態空間,著力把福州建設成為海峽西岸中心宜居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