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問:
善款使用,一定要親力親為嗎?
記者:您承諾“裸捐”。善款托給基金會或是親力親為,您更傾向選擇哪一種?
陳光標:所謂“裸捐”,只是承諾在我的有生之年將社會給予我的巨大財富回報給社會,并沒有做出具體的安排。
從國外慈善事業的發展來看,基金會和各種非營利組織是慈善公益事業的主體,捐贈資源通過基金會和非營利組織用于慈善公益事業是最主要也是最有效率的一種機制。
當然基金會并不排除親力親為,蓋茨現在在經營著全世界最大的基金會——比爾和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他就在親力親為他所開創的慈善公益事業,這也是一個很好的方向。在我國,2004年頒布的新的《基金會管理條例》也鼓勵私人興辦基金會,目前這種被稱為“非公募基金會”的基金會已經近1000家。我對此也是有所考慮的。
記者:對基金會有何看法?會不會不放心、不信任?您對基金會發展有什么建議?
陳光標:基金會特別是公募基金會對中國慈善做出了巨大貢獻。就目前我國公募基金會的現狀來看,應當說還是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公開透明不夠、問責監督不嚴等,這是讓人們不放心、不信任的主要原因。
畢竟和美國比起來,我國的基金會和非營利組織發展的歷史還很短,在體制上也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我相信隨著我國公益事業的發展,隨著相關的法律和各項制度逐漸完善起來,我國的基金會和各種非營利組織一定會越來越具有公信力,越來越發展壯大。說到建議,我希望我們的相關立法能夠走得快一些,基金會能夠在公開透明和問責監督上更嚴格規范一些。
記者:有人評價您的慈善方式比較粗放。據傳,您曾捐過很多電腦,但是當地卻連網線都沒有接通,沒有計算機老師教課,導致電腦資源浪費。您認可嗎?
陳光標:可以說中國慈善事業總體上還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和發達國家比起來,粗放是不可避免的。坦率地說,你說的這種情況個別地方是存在的。這說明很多地方的確很貧困,迫切需要我們的幫助。我也呼吁地方政府能夠盡其所能地支持和配合慈善家們的善舉,讓慈善資源發揮最大的社會效益。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10-14企業的社會責任不僅是捐款納稅 慈善在于全民參與
- 2010-10-14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鄧國勝:慈善的真諦在于全民參與
- 2010-10-13長泰縣開展“慈善一日捐”活動
- 2010-10-13富豪做慈善 閩商13人上榜慈善百強名列全國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