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是“垃圾村孩子”的媽媽
時至今日,何晉萍仍然清楚地記得,幾年前,她第一次看見那些“垃圾村孩子”時的那份震驚;記得孩子們第一次坐到寬敞明亮的教室里上課時,欣喜若狂的小臉;記得和同事們帶孩子們去北京看升旗時,他們憧憬又自豪的眼神;記得許多孩子回老家時,依依不舍揮動的雙手……
“2003年,我從市勞教所調到裕華分局建通派出所后,開始做戶籍內勤工作。2004年初,我便認識了那些‘垃圾村’的孩子們。”據何晉萍介紹,不知從何時起,裕華區南栗村一角自發形成了一個“垃圾村”,每天,很多以撿拾廢品為生的人將廢品賣到這里來,此地共居住著來自全國6個省份的200多名拾荒者,而這些拾荒者的孩子,則跟著大人一起撿垃圾。
一次,當何晉萍主動上門為這里的人們辦暫住證時,不僅被那里繞垃圾山而搭的簡易窩棚、空氣中彌漫的令人作嘔的氣體及地上腐敗的垃圾所震驚,十多個在垃圾山鉆來爬去幫大人撿破爛的孩子們,更是讓她印象很深刻。
“孩子到了上學年齡不上學,不僅違反了義務教育法,而且有可能重走父母的路。”何晉萍說,“讓他們重返校園”是當時最大的心愿。接下來,他們多次與南栗村、學校、裕華區教育局聯系,最終,南栗小學接收了“垃圾村”共31名孩子,并按照他們的文化基礎,將他們分別安排到不同年級,免掉了他們的借讀費……
不僅如此,在之后的幾年中,只要條件允許,何晉萍和同事們就會帶著這些孩子到處走走,去北京看升旗儀式、到西柏坡參觀、軍營一日體驗……
“當年的垃圾村,因為重新規劃不復存在;那撥孩子也都回了老家。很多都上了中學,學習成績也不錯。”但是,讓何晉萍自豪的是,那些曾經的“垃圾村”孩子們還記著她這位“何媽媽”,每逢節假日,總會發信息或打電話問候,平時有了高興或煩心的事兒,也總會跟她聊一聊。
一位垃圾村的孩子就曾這樣表達對何晉萍的感激:“是您給了我們人世間最真摯的愛!是您喚起了我們對未來美好理想的向往!”
“孩子們把我當成了他們的親人——而每當這個時候,我就特別滿足,覺得以前不管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大罪,都是值得的。”何晉萍感動地說。
“她是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見不得別人受委屈。”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4-22女民警馬玉芳:"我為沒能搶救出更多生命深感難過"
- 2010-03-09女民警高紅林:社區走出來的“全國三八紅旗手”
- 2010-03-08泉州女民警:戒毒者的“閨蜜”
- 2008-06-19堅守崗位舍妻女 民警雙手刨出17名囚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