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福建"十一五":節能環保產業成福建經濟新支柱
在能源供給形勢嚴峻的情況下,我們該怎么做呢?林培勛表示,我省在發展經濟過程中,應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優化資源利用方式為核心,提高能源、資源利用率,降低廢棄物排放量。
在產業發展方面,林培勛認為我省應該繼續大力打造節能型產業、節能型行業(企業)、示范性工程,在政策上給予保障,實現福建省經濟社會和資源環境的全面、協調與可持續發展。
“十一五”期間,我省的節能減排工作取得可喜成績,節能環保產業異軍突起,發展成為產值數百億元的支柱性產業,但林培勛認為,節能工作仍有改進和完善空間。
比如,新上項目要側重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第三產業,加大淘汰高耗能、高污染行業落后產能的力度,建立落后產能逐步退出市場的機制,在政策、資金等方面扶持燃煤工業鍋爐(窯爐)改造、熱電聯產、余熱余壓利用等節能重點工程建設;推動循環經濟發展,推行清潔生產,鼓勵企業節水、節材、節地,鼓勵企業開展資源綜合利用。
在能源消費結構方面,今后要加強對太陽能、核能、風能、水能、地熱能以及生物質能等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開發利用,促進能源消費結構由以煤炭為主向多元化方向轉變。
“盡管我省連續4年完成國家硬指標,但仍存在一些不足。”省環保廳有關負責人表示,“重點污染源和減排項目執法監管工作仍較薄弱,有些地方存在違法排污問題,比如私設暗管等偷排、超標超總量排污、擅自停運治理設施、未經處理直排污染物等?!?/p>
他認為,目前我省環境執法的能力還比較薄弱,人員、裝備也不足夠,今后需要加大投入。對在污染源自動監控管理方面存在的差距,各級環境自動監控中心與污染源自動監控系統的運營和維護方面也需要進一步規范。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