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法經驗〕
漳浦縣以村容整潔為抓手
?推進農村鄉風文明建設
?
今年以來,漳浦縣把村容整潔列入為民辦實事項目,以提升全縣農村社會文明程度、激發農村社會活力為目標,精心組織,廣泛發動,全縣上下掀起了村容整潔美化家園的新熱潮。
一、規劃引導、明確任務
首先,健全組織、加強領導。該縣出臺了《漳浦縣村容整潔實施方案》,縣鎮兩級都成立了村容整潔工作領導小組,由黨委統一組織領導,指定專人負責,并選派一名得力干部進駐整治村,同時開展機關文明單位與整治村掛鉤共建,建立了村容整潔考評與驗收機制,加強督促檢查,開展定期不定期督查,實行月跟蹤、季分析、半年初評、年終考核,考評驗收結果作為以獎代補資金安排的依據,確保村容整潔落到實處。
其次,典型引路、示范帶動。該縣選擇綏安鎮麥埔村等十個鄉鎮中有基礎、有實力、示范帶動能力強的十個村作為縣級村容整潔示范村,同時在國道、省道沿線和三個高速路口出口節點、風景名勝區附近的十二個鄉鎮三十個行政村作為整體推進村,并要求每個鄉鎮突出重點再抓一個鄉鎮級重點村,使村容整潔示范村、推進村、重點村達到70個,占全縣行政村總數的25%,整治目標達到“干凈、整潔、路暢、村綠、建制”,力爭用三年的時間,基本改變農村的環境面貌。
再次,納入編制、重新規劃。該縣還針對鄉鎮建設規劃老舊過時的問題,將村容整潔納入小城鎮建設的重要內容,做到“三個結合”,即:將村容整潔與鎮區、村級規劃編制和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規劃結合起來;將家園整理與家園清潔、家園規劃、家園綠化有機結合起來;將村容整潔與城鄉共建精神文明建設緊密結合起來,責成建設部門會同鄉鎮著手組織鄉鎮建設規劃修編,提升小城鎮的品味和形象。
二、拆建并舉、亮麗美化
一是徹底拆除廢棄建筑物。突出村容整體和諧、體現特色,在保護好歷史文物和優秀傳統建筑的前提下,對列入整治的村,全面拆除長期以來影響農村環境衛生的旱廁、豬欄、禽舍、廢舊房等建筑,并要求對于妨礙道路通暢的建筑物,拆除率必須達到100%。實現村內巷道清潔整齊、無路障、無亂搭蓋;同時鼓勵改造空心村,拆除村莊廢舊房屋,清理規劃閑置宅基地和閑雜地用于土地整理復墾或新村建設。
二是硬化亮化村道。村內主干道、支道、巷道全部硬化,鎮區主干道要架設規范燈桿進行亮化,村內主干道要安裝路燈進行亮化。
三是空地場所綠化美化。村內主干道和公共場所選種名貴樹木和鄉土樹種進行綠化,對廢棄建筑物拆除后形成的空地和住家房前屋后閑雜地實行平整,種植花草樹木,綠化、美化家園環境,村莊綠化覆蓋率不低于25%。
四是整治凈化村莊環境。在各村規劃建設禽畜生產集中區、蘑菇房集中區等,引導村民逐步將豬牛羊圈、零星分散的蘑菇房從居民區搬遷出來,實行集中管理、集體防疫、集中排污。同時徹底整治河塘溝渠、下水道和排水溝,村內空地做到“四無”,即無暴露垃圾、無人畜糞便、無污水橫流、無堆積物。
三、城鄉共建、穩步推進
一是城鄉共建、深化整潔。組織140多個縣級以上文明單位與70個示范村、推進村、重點村開展了結對共建活動。各級文明單位做到“五帶、五個載體、五項任務”:“五帶”即帶著責任、帶著感情、帶著點子、帶著項目、帶著志愿者;“五個載體”即共建 “農村文化中心戶”、“農民文明樂園”、 “農民休閑公園”、“綠色生態家園”、“平安幸福家園”等五種項目的載體;“五項任務”即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村容整潔美化、文化陣地設施、村風民風道德實踐、農村治安維穩力度等五個方面的共建任務,明確了共建內容,落實了共建責任。
二是廣辟渠道、籌措資金。協調農行、農村信用合作聯社、財政等涉農資金適當向示范村、重點村傾斜,縣財政撥出1200多萬元作為村容整潔以獎代補專項資金,項目啟動后先撥付50%的以獎代補資金作為村級啟動資金。以獎代補資金標準為:示范村30萬元、重點村10萬元,鄉鎮、村須籌措配套一定的村容整潔資金。村里以老人協會、村民代表大會為依托,充分發揮群眾主體作用,采取“一事一議”等方式,建立起村容整潔籌資籌勞機制;同時組織發動本村企業家、外出經商致富能人、個體經營戶等社會各界人士踴躍樂捐,形成多渠道籌資機制。
三是部門協作、齊抓共管。國土部門做好空地確權工作;建設部門牽頭做好鎮村測繪規劃工作;農業部門做好沼氣池的指導和建設;交通部門做好村道硬化的指導和監督;林業部門做好綠化樹種的提供與家園綠化的規劃指導。全縣土地整理、河道整治、綠化生態、醫療衛生設施、文化體育健身器材等項目優先安排給村容整潔示范村、重點村,全縣上下形成了領導重視、全員參與、齊抓共管的良好創建態勢。(漳浦縣文明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