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保卡背后是服務型政府楊燕綏
http://www.caoliu14.com?2010-11-08 08:12? 曹峰?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社會保障是國家抵御公民社會風險的制度體系,即政治民主、國家理財與社會和諧的集合,這一點已寫入憲法和黨的綱領,進入國家經濟社會發展規劃,通過政府責任機制得以實現。
政治民主是社會保障的動機。黨的十七屆五中全會報告凸顯了民生保障和公共服務的重要性,并將其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最后沖刺。百姓心目中的“小康”是什么?也就是生有所育、住有所居、學有所教、病有所醫、勞有所得、老有所養。這也是下一個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任務。
社會和諧是社會保障的目標。消除貧困是社會保障的初級目標,下一級目標則是讓辛勤工作和認真納稅的人享有更加體面的生活。克服貧困,需要多一點政府責任,堅持“全覆蓋、低水平”的原則惠及全體公民,管好社會統籌賬戶和社會保障公共基金;改善生活,則要多一點用人單位、個人家庭以及市場的責任,堅持“多勞多得”,管好個人賬戶和公民積累的保障性財產,如養老儲蓄、養老房產、養老醫療等。在“十一五”期間,社會保障體系框架業已搭建,“十二五”期間更要著力解決我國社會保障政策“碎片化”的問題,處理好制度的銜接與整合。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0-11-04網友建言教育部:根除不了擇校可否問責地方政府
- 2010-11-02教育部首次明確要求5年內治理好擇校亂收費
- 2010-10-25尖子生作文中嘆"前途渺茫" 壓力源自父母和擇校
- 2010-10-25“擇校風”刮進幼兒園 家長帶1歲半娃“拜師”
- 2010-06-09從幼兒園到高中 一路“擇校”要花20萬 家長熱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