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觀:積極的態度成就輪椅上的“陽光哥”
從小到大,馬子釗一直都是王青霞的驕傲。
3歲的時候,許多小朋友哭著不愿讓父母送自己去幼兒園,但馬子釗卻是多次哭著要求母親將自己送到幼兒園去。5歲時,馬子釗開始有了初步的“憂患意識”,雖然不能上學,但他也不想啥也不做。他主動向父母要求嘗試擺地攤,期望自己養活自己。于是,父親將冰柜架子改裝成了一個小型的移動百貨攤,每天早晨父母上班前,就把馬子釗從家里推到街邊,馬子釗就開始看守這個小百貨攤,傍晚下班時,父母再把小百貨攤和馬子釗推回去。在擺地攤時,馬子釗既體會到了來自社會的溫暖,也嘗到了部分人的歧視。一天,幾個中學生停在了馬子釗的小攤前,他們并不買東西,只是用眼睛的余光打量馬子釗,嘴里還不時冒出“瘸子”之類的話語。盡管當時很生氣,但坐在輪椅上的馬子釗無可奈何,只能暗自落淚。但是,他沒有放棄,第二天還是堅持擺攤。兩個月后,他用擺攤掙來的幾百塊錢,在廢品站買了材料,請人制作了一輛手搖三輪車。
馬子釗一直渴望能有醫生為自己做手術,讓自己也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聽說濮陽縣來了一位洛陽白馬寺的骨科專家,馬子釗就急切地要求父母帶自己過去做手術。手術前,不管是抽血化驗、麻醉還是進手術室,他都沒有哭鬧,很順從地隨醫生進了手術室。手術后,馬子釗的骨頭被切成了幾段,然后再用鋼針串上。這樣的折磨,就算是成年人也會受不了,馬子釗疼得直冒汗,但是他用母親教的辦法,用牙咬住毛巾,堅持不叫出聲來。雖然那次手術沒能讓馬子釗實現站起來的愿望,更沒有能夠把他帶進學校,但他沒有絕望,而是和母親一起,在家自學小學課程。
雖然身體有殘疾,但馬子釗從來不缺乏自信,有時候甚至有些調皮。在老家鄉下上小學的時候,他從城市的家里帶過去一個足球,組建了一個足球隊,隊員們就在學校的土操場上踢球。馬子釗雖然不能踢球,但他在場邊給人當教練。他還教同學們打游戲,是小學同學里的孩子王。
初中時,學習任務量加大,馬子釗的右手臂因為骨折過,握筆時間一長就疼痛難忍。為了不耽誤學習,他學會了用左手寫字。有一次期中考試時,他的右手因為感冒打噴嚏而骨折了,老師對他說可以不參加此次考試。然而,馬子釗沒有放棄,他嫌用左手寫字的速度太慢,考試時他叫來母親,讓母親用手幫忙托著骨折了的右臂,慢慢地在考卷上移動。高中期間,母親王青霞在背他進教室的時候不小心摔倒,馬子釗的四肢摔斷了三肢,只有右手能動,只能回去休息一個多月。那段時間,他產生過迷茫,但很快又堅強樂觀起來,他在文具盒上寫道:“可以承受無數次失敗,不能忍受一次認輸。”
殘疾的身體并沒有打擊馬子釗樂觀的心態。無論是小學、初中,還是高中、大學,他都努力融進集體中去,積極參加各種活動。初中、高中時他參與辦黑板報,參加數學競賽,在歌詠比賽中擔任領唱,多次在省、市級英語演講比賽中獲獎,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同學們不僅喜歡他,而且還愛和他一起玩。進入濮陽職業技術學院后,馬子釗積極參加各類集體活動,系里舉行元旦晚會,他第一個報名唱歌,就在前不久,他還參加了學校組織的計算機技能大賽。濮陽職業技術學院一位同學說:“除了體育活動,馬子釗啥都愿意去試一試,我們都叫他‘陽光哥’。”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