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一個民間組織的"救狗史" 5年救助200多條狗
希望能建流浪寵物收容所
平時,保護中心的義工們做了許多宣傳工作——— 發傳單、搞活動、組織義賣等,這些不需要場地,但是他們做的救助工作卻急需場地。
小康介紹,救助基地搬了很多地方,“靠市區太近,經常有人投訴,我們曾經兩年時間搬了6次家”。
現在,在龍海市九湖鎮,保護中心租了民房作為基地,養了40條狗,但是其實只適合容納20條。“現在有臺商愿意資助我們,但合適、夠大的場地比較難找。”小康說。而義工們更大的愿望是政府部門能夠出資建設一個流浪寵物收容所。
特寫
政協委員楊麗華:既保護文物又保護動物
楊麗華,供職于漳州市文管辦,漳州市政協委員,義工們笑稱她既要保護文物,又要保護動物。
從2007年為一條被砍傷的狗募捐之后,楊麗華開始走上了保護小動物這條路,成為了保護中心的一名義工。
2008年、2009年、2010年,連續三年,作為政協委員,楊麗華一直提交提案,希望能規范養狗、寵物買賣,嚴厲打擊非法狗肉交易。“不法分子偷(毒)流浪狗、家狗,這些沒有經過檢疫的病(毒)狗肉,對老百姓身體造成傷害。”
看了本報連續幾天的報道,她非常痛心。今年漳州兩會,她還將再針對宰狗場問題,提交政協提案。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