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周又開始了。記者從漳州市區驅車80多公里來到龍海市隆教鄉徑內村。這是一個偏僻的小山村,村里唯一的一所小學——徑內小學座落在一座小山包上,十年前村里人用石頭把它砌成的,規模不大,有十幾間教室,一個簡易操場,十一位教師,和不到一百名的學生。
在校長的指引下,我們來到了四年級的教室旁,順著孩子們的讀書聲,我們看到一位面容和藹的老師在教室內帶著孩子們朗讀英文句子,他就是在這里義務支教的臺胞黃瑞超。新一周的第一堂課,黃瑞超教給四年級孩子們的是兩首英文兒歌。上完了四年級的課,黃瑞超打開從山下帶上來的背包,這里裝滿了他的朋友從臺灣給學生們寄來的禮物,大到圍巾、帽子,小到圓珠筆、文具盒,孩子們滿心歡喜的圍了上來,不愿離開。
看著孩子們高興的樣子,黃老師也禁不住笑了起來,并戴著一絲慚愧對記者說:“禮物不夠了,等五一回臺灣的時候多備點。”56歲的黃瑞超是臺灣花蓮縣人,祖籍漳州市平和縣,早年在美國留學、工作,20多年前來到上海經商,之后一直往返穿梭于大陸和臺灣。由于熱愛旅游,他計劃在退休的時候游遍祖國大陸的山山水水。第一次踏入龍海市隆教鄉徑內村這個深山中幽靜的小山村,是退休后應朋友之邀前來品嘗楊梅的,徑內村的青山綠水和淳樸民風深深地吸引了他,他漸漸地將這里當成自己的又一個家,時不時回來看看,與當地的村民日漸熟絡,大家相處得很愉快。去年,村里的老支書江蔭春找上了黃瑞超。原來,老支書有兩個剛上初中的孫女,英語成績不理想,每天悶悶不樂,可是村里又實在找不到一個可以為孩子補習功課的人,老支書情急之下想到了曾經留學美國,能說一口地道美式英語的黃瑞超,希望他能幫孩子補習。黃瑞超說過來后那兩個女孩非常認真,那我就連續五天,一天就幾乎是7到8個小時很密集給她們輔導,沒想到輔導后回去后第二次月考兩個人都考80幾分,她們的老師也嚇一跳。之后就陸陸續續的禮拜六禮拜天幫他們補習,就跟上來了。
![]() |
![]() |
責任編輯:徐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