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政協委員熱議醫療救助體系:實行醫前或醫中救助
核心提示
本報福州訊 醫療救助是社會救助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昨日,省政協十屆四次會議專門召開“建立和完善我省城鄉醫療救助體系專題協商會”,來自醫療、民政、婦聯、工會、殘聯等多領域的委員們就完善我省的醫療救助體系建言獻策。在省政協委員們看來,醫療救助制度的便捷性和救急性還有待提高。要讓政府救助看到實效,還需要提高救助保障水平,建議將醫后救助改為醫前或醫中救助。
救急性不足或讓患者放棄系統治療
在專題會上,省政協社會和法制委員會的委員們表示,我省很多地方門診救助和住院救助均需救助對象在接受醫療服務時先行支付全額醫療費,然后才能進入程序申請救助,醫前救治僅在個別地區開展。部分委員告訴記者,實際上相當一部分的貧困人群在面對住院治療費用和難以為繼的后期醫療費用時,大都被迫放棄系統治療,這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救助的效率和便捷性。同時,一定數量的“低保”邊緣群體還無法及時獲得扶助,因病致貧、返貧,他們也非常需要援助。
另外,在城鄉二元化的框架下,城鄉居民在醫療救助標準、報銷比例、報銷范圍等方面也不盡相同。醫療救助體系的全省統籌顯得尤為迫切。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