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兩年將增9萬個學位 滿足外來工子女入學需求
東南網2月13日訊(本網記者 謝添實 實習記者 曹晏鳳)今日上午,2011年福建全省教育工作會議在福州閉幕。會議對貫徹落實《福建省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了具體要求。省委常委、副省長、教育工委書記陳樺在會上作總結講話。
記者了解到,我省將用兩年時間,以城關地區及城鄉結合部為主增加9萬個學位,滿足外來工子女入學需求。新增的9萬個學位主要滿足晉江、石獅、晉安、南安、倉山等外來務工人員隨遷子女集聚地區,以及平潭、仙游、福鼎、平和、德化、荔城等城鎮化發展較快地區的義務教育入學需求。
據悉,目前我省已有88%的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在公辦學校就學,享受與城市學生同等待遇。當前,我省將重點解決好剩余12%人員的教育問題。對于教育部門統籌安排進入民辦學校就讀的學生,省級財政將按省定生均公用經費標準予以補助,不足部分由所在地財政承擔。
推廣“小片區”管理模式
在學校布局規劃方面,我省將確保農村教育資源合理分布,中學可適當向縣城集中,對小學3年級以下學生不搞寄宿制。摸清各地農村校舍閑置情況,確保優先用于教育。
我省將大力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在政策制定、規劃編制、資源配置等方面體現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廈門市要先行先試,率先實現市域內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其他設區市要分別確定2個縣(市、區)作為試點單位。
此外,我省還將借鑒福州臺江區的經驗,在城關地區全面推廣義務教育學校“小片區”管理模式。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