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里的城市女孩》編導手記
http://www.caoliu14.com?2011-02-21 11:06? 許雄威?來源:文明風
我來說兩句
2010年3月上旬,張黎娜帶著另一個石獅女孩子林燕紅前往紫陽縣瓦房鎮,用半個月時間走訪了該鎮另外4所完小和3個教學點,以及50多個學生家庭。每走訪一個家庭,張黎娜和朋友都有要流淚的感覺。當地家長多在外面打工,老人和孩子則留在家里。因為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當地人的生活條件十分差。在一個學生家里,家長看見老師來,拿了一陳舊的不銹鋼杯子倒水。因為只有一個杯子,老師只有輪流著喝。當地人尊重老師,看見老師來,有的會將留著過年的臘肉切一點來煮。當張黎娜將肉夾給孩子吃時,孩子因為長久沒吃肉的緣故,居然覺得肉的味道“怪怪”的。
?走訪中,張黎娜了解到,孩子們的學習成績都比較差。六年級的學生,有許多連三年級的題目都不會做。一些孩子上了初中后,由于語文基礎不好、理解能力差,結果連其他科的作業都做不來。
和朋友從山區回來后,兩人的心情都很沉重。張黎娜萌生了組建“NGO”的想法。
組建“NGO”關注山區教育
“NGO”,是英文“non-government?organization”的縮寫,指不以營利為目的的非政府組織。其原動力是志愿精神。據說,現在世界上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NGO”中,以各種方式來幫助他人,而不圖任何回報。而在中國,目前比較知名的NGO在300家左右,主要集中在環保領域、婦女領域、扶貧等領域。
張黎娜的夢想是:組建一個關注和支持山區教育的“NGO”,并讓“NGO”的志愿精神為更多的人所熟知和支持!于是,她給自己的“NGO”起了一個名字:琢璞玉者。對這名字,張黎娜解釋說,璞玉即包在石中尚未雕琢之玉。她覺得,山區里的每個孩子都是塊璞玉。“我們是純義工建立,行政經費自籌,由自愿奉獻愛心的單位和個人組成,致力于山區教育援助發展的非盈利性事業民間組織。”
![]() |
![]() |
責任編輯:徐嶸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