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盛的“大船時代”
船政的誕生,寄托著民族復興的希冀,帶來了藍色的夢想和祈望。
新中國成立后,馬尾造船廠如枯木逢春,再度崛起,重新活躍于祖國的船舶工業戰線。進入改革開放新的歷史時期,馬尾造船廠更是青春煥發全面振興。以上世紀80年代初首次建造5000噸級貨輪為開端,至現在成批量生產符合歐洲標準的多用途集裝箱貨輪并挺進國際市場,工廠不斷攀登新臺階,贏得了有史以來最好的發展局面。
閩江口,千帆競發,不斷有大件貨物通過水運抵達福州。船的噸位紀錄也不斷被刷新,把福州推進“大船時代”。
曾經藍色的夢想和祈望逐漸變成現實。
為了適應現代海運貿易的需求,福州港由當年的內河港變身為河口港和海港共同發展的大型港口,目前擁有江陰、羅源灣、松下3個外海港區和閩江口內港區。根據我省部署的“福州寧德港口體制一體化整合”決策,我省北部將以福州港為主體,加強與寧德港的整合,覆蓋三都澳、羅源灣、福清灣、興化灣北岸等主要港灣,推動成為集裝箱和大宗散雜貨運輸相協調的國際航運樞紐港。整合后的福州港將提前跨入億噸港之列,進而全面發展成兩岸海上直航、為臺灣提供中轉服務、面向亞太的門戶港口和基地。
與港口同步的是南北兩翼的發展。短短幾年間,福州南北兩翼臨港產業已粗具規模。依據“以港興市”戰略,全市將以項目集聚為抓手,以深水港區為依托,加快工業經濟向以江陰港區及融僑開發區、元洪開發區、濱海工業區、青口工業區等周邊區域為重點的南翼和以羅源灣港區為重點的北翼集聚,以此推進港城互動,構筑濱江濱海城市。
羅源,福州“北翼”一座濱海小城,曾經是國家級貧困縣。10年前,這里只有畬山卷煙廠等為數不多的企業,羅源灣上,常是漁排遍布、夕陽唱晚之景。如今,羅源灣已有100多家內外資企業落戶,不乏總投資超億美元的大手筆——億鑫項目、德盛鎳業、華東船廠等。昔日小城羅源,儼然已一躍成為省會中心城市的工業重鎮。
數據表明,如今福州南北兩翼四縣(市)工業總產值已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半壁江山”。
(福州日報記者 賀鵬 楊瑩)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2-28中央文明辦等啟動“網絡游戲未成年人家長監護工程”
- 2011-02-25漳平市深化“文明交通行動計劃” 宣傳
- 2011-02-25深化文明創建要從人的道德提升入手
- 2011-02-25志愿者播撒愛心服務傳遞文明助推文明城市創建
- 2011-02-25江蘇省市文明辦志愿者街頭勸導文明過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