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幸福的中國
什么是幸福?
對于住在低矮破舊的棚戶區的居民來說,住上寬敞明亮的新居就是幸福;對于在醫院里東奔西走排隊掛號的人來說,方便快捷地看上病就是幸福;對于為菜價上漲而憂心的退休職工來說,退休金多一點就是幸福;對于為了孩子上學而起早貪黑的家長來說,在家門口獲得優質教育就是幸福……
13億人的幸福牽動著中南海。5年來,在中央和各級政府對民生問題的傾力關注下,群眾真切地感受到了幸福。
在棚戶區住了半輩子的撫順退休礦工王文章今年不再為過冬發愁,“我做夢都沒想到能搬進這樣的好房子。”2005年以來,遼寧省委、省政府積極采取措施,啟動遼寧歷史上最大規模棚戶區改造工程。短短5年,遼寧累計改造棚戶區1775萬平方米,建設2685萬平方米的回遷樓,成功改善45萬個家庭、155萬多人的居住條件。全國人大代表、撫順市人大常委會主任孟凌斌說,“安居才能樂業,群眾住房改善后,人心思進,為撫順加速資源型城市轉型提供了持續的動力?!?/p>
“要是沒有政府的好政策,我們不可能過上現在的日子?!狈浇饾f是北京市東城區都市馨園小區的居民,1992年從山東來京工作,找了個北京媳婦兒,就留在了北京。他說:“當年我們全家三口人擠在20平方米的平房里,夏天漏雨,冬天透風?!焙髞硭〉牡胤讲疬w建設經濟適用房,2003年回遷新居,方金漟用每平方米1470元的價格買了一間55平方米的一居室。他的女兒有殘疾,全家可以享受低保,老方說:“在北京不用為房子發愁,這是我怎么都沒想到的,我們打心眼兒里感謝黨、感謝政府?!?/p>
2010年8月,素有“火爐”之稱的南京經歷了連續高溫,在南京街頭出現了數輛“流動救助車”,每天在街頭巡回救助,為流浪乞討人員提供綠豆湯、冬瓜海帶湯等消暑食品。南京市救助站的負責人表示,“社會救助就是要讓困難群眾冬暖夏涼。”
改善民生需要真情實意,更需要真金白銀。5年來,國家財政收入從2005年的3萬多億元增長至2010年的8萬多億元,為保障和改善民生提供了堅實的財政支撐。即便在2009年國家財政一度比較困難的情況下,中央財政用于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和就業、保障性住房等方面的民生支出仍然增長了31.7%。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農業大學校長王志剛說,“財政資金向民生項目傾斜表明黨和政府發展思路的一個重大變化:在兼顧效率的同時,越來越注意社會的公平和正義,盡最大力量讓發展成果為全體人民所共享?!?/p>
于是我們看到:農業稅全面取消,幾千年來農民種田納稅成為歷史;真正免費的義務教育全面實行,越來越多的農民工子女走進城市學堂;全國2678個縣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累計受益農民7億人次……這5年,是國家走向富裕的重要時期,也是老百姓得實惠最多的階段。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2-11余錦濱:讓特奧之光照亮智障兒童奮進之路
- 2010-09-30四川慶國慶 “感恩?奮進”群眾歌詠晚會隆重舉行
- 2010-09-30四川舉行“感恩奮進”群眾歌詠晚會迎國慶
- 2010-09-30永存感恩 不斷奮進
- 2010-05-14寫在玉樹抗震救災一個月之際:不倒的玉樹 奮進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