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浪嶼"叫停"開新店 商業格局將按"申遺"要求規劃
從經濟根源斬斷“毒瘤”
低端、重復的商業格局,衍生出的諸多“亂象”,使得美麗的鼓浪嶼多了一塊塊無辜的傷疤。
“‘野導’為什么屢禁不止?就是因為那些低端、重復的商家生意不好,要吸引客流,還要靠 ‘野導’。”在分析“野導”的經濟鏈條時,鼓浪嶼管委會的有關負責人曾如此痛批。
“野導”要回扣,商家再將回扣轉嫁到游客身上,最后導致“宰客”。同時,為了追求利潤,一些商家還往往冒險賣些假冒偽劣產品。
這一系列惡性循環背后,導致不少游客上島的消費欲望大大下降。“除了部分特產,好像沒什么可買的。”有游客直言,上鼓浪嶼景區,帶8元錢就夠了,“沒什么好買的。”
如今,重塑商業格局的同時,并一舉斬斷這些“毒瘤”賴以生存的經濟鏈條,可謂一舉多得。
不法商家欲借機“改良”
鼓浪嶼工商所一負責人透露,如今,少數不法商家為躲避打擊,可謂耗盡心思。
“比如,密碼柜、組合柜等新式藏匿裝備,都費盡心思使用。”參與整治行動的上述負責人表示,現在每周相關部門會有不定期檢查,不法商家借機獲取暴利的空間已越來越小。
這位負責人替這些不法商家感到可惜,在遮遮掩掩的同時,商家實際上錯過了大量商機,“游客市場日益火爆,但他們卻只能眼睜睜地看著它溜走”。
該負責人提供了一個成功案例。一個商家曾因多次售賣假煙被抓,是一名“老運動員”,后來轉型賣正宗特產,生意漸好,游客一多,還引來了回頭客。
“他兒子在鼓浪嶼上讀書,在學校聽到‘誠信經營’、‘消費維權’等理念,回家后還糾正當爸爸的。”該負責人透露,面對生意慘淡,和大環境相悖甚遠,有如此 “改良”念頭的店家,其實不少。
![]() |
![]() |
責任編輯:陳楠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