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點評】擦邊球、炒價格、舊觀念催生“天價墓”亂象
國務院《殯葬管理條例》明確要求“嚴格限制公墓墓穴占地面積和使用年限”。據此,各地都作出了相應規定:《江蘇省殯葬管理辦法》規定,單穴不超過0.7平方米,雙穴不超過1平方米;重慶市和深圳市殯葬管理辦法也規定,埋葬骨灰或骸骨的單人墓和雙人合葬墓占地面積不得超過1平方米。
那么,這些超豪華“天價墓”又是如何堂而皇之地出現的呢?在記者實地走訪四省市“天價墓”過程中,銷售人員無一例外地向記者介紹了“擦邊球”的技巧:規定只對墓基和墓碑所占面積進行了界定,但周邊綠化景觀和附屬設施面積并沒算在內。只要客戶肯出錢,一座墓地配套10平方米甚至上百平方米的附屬設施和景觀都可以,這樣就能根據客戶需求打造出幾百萬的豪華墓。
銷售人員還反復對記者強調:“要趕緊買,墓地價格漲得比房價還厲害,再不買過幾天又要漲。”
南京雨花功德園常務副總經理阮鋒告訴記者,目前城市殯葬普遍存在“重葬式,輕儀式”的現象,即單純以墓地大小、規格來顯示對逝者的尊重,這種舊觀念急需改變,否則未來“死人與活人爭地”、“墓價貴過房價”等矛盾將更加激烈。
上海市殯葬行業協會會長王宏階表示,上海43家經營性公墓共有土地1萬余畝,已使用5000多畝。目前上海每年死亡人口約11萬,按照目前的消耗速度,現有墓地資源將在十幾年內用完。“經營性公墓是一種資源性企業,銷售的增加,是以資源的減少作為代價,當銷售達到最大值,土地資源為零,‘死墓’危機將到來。”
實際上,上海的調查也是全國情況的一個縮影。中國有13億人口,目前年死亡率約0.65%,近五成的遺體實行火化。雖然火化后存放骨灰的靈堂或公墓已較土葬大大節約用地,但每年中國仍有近7000萬平方米的土地變為墳地,死人和活人爭地的矛盾十分突出。
“在現實國情下,‘天價墓’已經嚴重破壞了殯葬和社會公平,而且更嚴重的是其背后的土地問題,如果不加強監管,那‘擦邊球’將會導致大矛盾。”中國人民大學社會學教授周孝正說。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