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獨子周海嬰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 2011-04-08 08:28? ?來源:中新網(wǎng) 我來說兩句 |
魯迅惟一的兒子周海嬰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終其一生,他都在努力走出父親巨大的光環(huán)。 |
1933年5月1日魯迅攝于上海春陽照相館。
澄清公私概念:魯迅不是國家公仆 人的私權要首先維護
對于有學者認為魯迅應當無條件歸屬于全民族的說法,《魯迅姓什么》一文中提到,魯迅的遺產分為精神遺產與物質遺產兩部分,精神遺產屬全民族所有,“魯迅為公”,物質遺產則屬于個人私權范圍。周令飛解釋說,“為什么大家認為魯迅的肖像是屬于全民的,實際上對我們人身權利,對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權利的不清晰。一個人一生當中所擁有的權利,姓名權、肖像權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你死了以后,還是不能被人亂用,這是每個人應有的權利,不存在你是魯迅還是一般的老百姓。”
“真正的國家的公仆,比如說毛主席,周恩來,黨和國家領導人,他們的肖像,他們的這些東西是屬于國家的,因為他是國家的領導人。這和魯迅是不一樣的,魯迅是一個作家,他不是公仆,他不是黨和國家領導人。”
周令飛繼而發(fā)問道,“我要問問所有天下的人,如果你家里的財產隨意地被人侵占的話,你作為當事者,作為后代你會怎么做,隨便讓人家把你的東西都拿走,有誰愿意做這種事情,誰是那么慷慨的?我覺得人的私權首先要維護,這是一個做人最基本的權利。”
名人之后困境:為魯迅維權承受太多白眼和壓力
作為現(xiàn)代史上最偉大作家的后代,魯迅后人被人們賦予了太多的期望,而期望愈大,苛責愈深,名人之后,成為周海嬰和周令飛心頭揮之不去的“不能承受之重”。面對他們的維權甚至與商家對簿公堂的行為,各種言論紛至沓來。有人說,“魯迅的兒子愛錢”,還有人說“魯迅的兒子是共產黨員,共產黨員怎么做這種事”,更有甚者聲稱父子倆是敗家子。周海嬰坦言自己曾經“壓力很大”。
如今父子倆卻能坦蕩面對,周令飛說自己現(xiàn)在“反而覺得輕松了,因為過去的壓力,我好像覺得有一個包袱,我的祖父是魯迅,我覺得好像不成器,我做事做得不好,好像給他丟臉,那今天我來做傳播和普及魯迅的工作的時候,第一我沒有私心,第二我完全是付出,還是我自己掏腰包的,第三我做的事情是還原一個真實的魯迅。所以我覺得這些事情很有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