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獨子周海嬰今天凌晨在北京逝世 2011-04-08 08:28? ?來源:中新網 我來說兩句 |
魯迅惟一的兒子周海嬰4月7日凌晨在北京逝世。終其一生,他都在努力走出父親巨大的光環。 |
1960年周海嬰、馬新云夫婦與母親許廣平合影
不做空頭文學家一生研究無線電
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魯迅在遺囑中“希望后代萬不可做空頭文學家”,這一教誨始終貫穿于周海嬰的一生。他的啟蒙教育一向順其自然,不被強迫。小時候,他很喜歡一種叫積鐵成像(也叫小小設計師)的玩具。這是一盒用各種金屬零件組成的玩具。他用這些零件學會了組裝小火車、起重機,裝好了再拆,拆了又裝,魯迅總是在一旁鼓勵他。魯迅去世后,周海嬰用自己儲蓄多年的壓歲錢交納學費,報考南洋無線電夜校,1952年考進北大物理系后開始走上科研道路,最終成為一名無線電專家。他曾擔任過中國電子學會理事,一直從事廣播電視規劃工作。
周海嬰從事無線電事業長達55年以上,家中擺滿了所獲的各類榮譽證書。
“準攝影家”第一架照相機是借來的
如果不是2009年的《鏡匣人間——周海嬰80攝影展》,知道周海嬰熱愛攝影的人恐怕會更少些。有人評論說,能夠數出他的攝影成就的人,幾乎都是攝影圈內人。所以,他總是稱自己是“準攝影家”。
周海嬰在回憶自己的第一架照相機時說:“有一天母親比較富裕的朋友借給我一只小方木匣鏡箱,由此我正式開始學習攝影了?!?/p>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他只有一架照相機。他雖然用過不少機型,但手里總是只有正在使用的一架。
對于兒子癡迷于攝影,母親許廣平非常支持。周海嬰拍的早期照片都用幾本厚厚的黑卡紙老式相冊珍藏著,都是許廣平幫兒子細心粘貼的,有些用了三角形相角。許廣平還為海嬰的初學攝影簿親筆題字:“雪痕鴻爪”、“大地蹄痕”。
1948年,許廣平還將買防寒衣服的錢省下來,給孩子買了臺照相機和20個膠卷。這架相機,周海嬰一直使用到二十世紀八十年代。
2009年10月到11月,一生熱愛攝影的周海嬰,在他八十歲生日之際,舉辦了一次個人攝影展。人們在這次展覽上,看到了1948年郭沫若、侯外廬、宦鄉等民主人士搭乘“華中輪”海船,從香港前往東北解放區,到沈陽后又留下迎接“新政協”的歷史瞬間。周海嬰拍攝的《華中輪抵達東北解放區(丹東)》、《民主人士討論新政協的召開(沈陽鐵路賓館)》、《黃炎培在火車上致詞(火車上)》等照片被攝影界稱為:見證這段歷史的“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