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要一張
“世界級”名片
記者(以下簡稱“記”):歡迎你回到家鄉(xiāng)泉州。你這次參加閩港海西旅游采風(fēng)團,對泉州有什么新的印象?對泉州的旅游資源有何評價?
辛聰金(以下簡稱“辛”):泉州這幾年變化很大,用滄海桑田、天翻地覆這樣的辭藻來形容,雖然老土,但很貼切。這里歷史文化積淀豐厚,名勝古跡星羅棋布,文物瑰寶舉世矚目,既是古代“東方第一大港”,也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自古以來各種宗教兼容并存,東西文化交融集萃。
著名的宋代理學(xué)家朱熹曾經(jīng)贊嘆泉州“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圣人”。這次,行走在泉州的大街小巷之中,再度游覽開元寺、瞻仰老君巖,撫摸著沉淀千年的歷史,我一路行走,一路感嘆,為泉州豐富的旅游資源感到驕傲,同時,又帶著一點遺憾。
盡管泉州有很多“中國之最”,比如天后宮是我國東南沿?,F(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媽祖廟之一,有溫陵媽祖祖廟之稱,臺灣和東南亞的許多媽祖廟都是從這里分靈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館是我國唯一反映古代中外海上交通史的專館;靈山圣墓是我國現(xiàn)存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蘭教圣墓,等等。但與一流的旅游城市相比較,泉州少了一張世界級名片。
這張世界級名片就是“世遺”。為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chǎn),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在1976年成立了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并建立《世界遺產(chǎn)名錄》。由于被世界遺產(chǎn)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的地方,將成為世界級的名勝,得到世界性的關(guān)注與保護,能迅速提高知名度并產(chǎn)生可觀的經(jīng)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各國都在積極申報“世界遺產(chǎn)”。截至 2010年8月,我國已有40處自然文化遺址和自然景觀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其中福建省的武夷山1999年列入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由永定、南靖、華安的46座土樓群組成的福建土樓2008年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泰寧縣作為“中國丹霞”六大地貌風(fēng)景區(qū)之一也于2010被列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
由于泉州少了這么一張世界級名片,在向世界推介泉州的時候,我們的底氣略顯不足。所以,如果有些項目準(zhǔn)備申報“世界遺產(chǎn)”,就要成立專門機構(gòu),抓緊推進(jìn),搶占先機。
![]() |
![]() |
責(zé)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