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個慈善項目:讓貧困地區一些小學生每天吃上一個雞蛋。但很多人聽了介紹,第一反應是——我怎么知道孩子吃到沒有?這正是所有公益慈善項目都要面對的最棘手問題:公信力
這些人,想雞蛋想瘋了。從蘇州南山到西山,50公里路,從天蒙蒙亮,走到天蒙蒙黑,兩只腳磨出水泡,就為跟別人“打賭”:如果我能走完,你就捐雞蛋!
一個雞蛋,買來煮熟,成本1塊錢。這平常的食物,對一些孩子來說,卻是幸福的味道。今年以來,上海公益事業發展基金會(又稱“聯勸基金會”)聯合9家助學、扶貧機構,發起了“一個雞蛋”計劃,捐助貴州、云南、四川、廣西貧困地區11所小學的3818個孩子,讓他們每天能吃上一個雞蛋。“聯勸”負責籌款、撥款,扶貧機構負責買蛋、運蛋,再由各個學校煮蛋、發蛋——這個10秒鐘就能說明白的公益項目,牽扯出了一連串瘋狂而有趣的行動。
“暴走”與“拍蛋”,不博“眼淚指數”
今年“五一”前夕的這趟蘇州50公里暴走,是“聯勸”幾名員工的一個籌款小創意。自打貴陽市春蕾小學的150多個孩子今年開學成為首批受益者,開心地吃上雞蛋之后,這一群滿腦子都是“雞蛋”的公益人,就不斷琢磨新奇的籌款法子。這回,幾個年輕人給自己的朋友們發郵件,大意是說,50公里挺長的,如果我走下來,你就捐點雞蛋吧——到“聯勸”在淘寶網上開的愛心店鋪,拍下“打賭”認捐的雞蛋錢就行。
沒想到,郵件被一次次轉發,朋友的朋友把它貼到了人人網上,新浪微博也出現了“一個雞蛋的暴走”話題。要求參加暴走的人越來越多,白領、學生、CEO……總共61人。和他們“打賭”的人更多:“如果你這匹老馬能完成暴走,我認捐兩個孩子一年的雞蛋;如果沒完成,我認捐一個孩子一年的雞蛋。完成后一定記著給我發您老的照片,催賬函和捐贈方法!”
參加暴走的“聯勸”員工葉盈說,那天沒人臨陣脫逃,因為每人都“扛”著很多雞蛋。最終走完全程的有53位。
“五一”過后,“聯勸”的淘寶小鋪異常火爆,到5月5日,熱銷榜上,“資助貧困地區1個孩子一學年每日一個雞蛋”排在第一位,一口價176元,最近30天售出88件;“資助山區孩子一天一個雞蛋0.8元”,30天售出3862件……不少人來兌現之前承諾了的雞蛋。參加暴走的“雞蛋盟友”里,復旦學生劉宏淑籌得978元,“微博控”周欣華籌得5914元,企業高管“被師爺”發了3封郵件就籌得12552元……估計總共籌集了10萬元。
又是網上,又是線下,這么費勁地“折騰”著籌錢,為什么?找企業或找朋友直接籌款,不省事得多?雞蛋錢又不是什么大數目。葉盈卻說,他們一直有個理想,要以一點一滴的努力,把公益變成盡可能多的人的自覺意識和習慣。慈善募捐,常用的老辦法是講“苦故事”,靠“眼淚指數”打動人;“雞蛋計劃”卻想打破常規,想出各種有吸引力的方式,讓更多人關注它,認同它,覺得靠譜,然后參與。
項目負責人王可東也說,現在微博、BBS的動員能力很強大,也能找來很多人參與;但他們更想給大家留下深刻印象,所以活動形式的新穎很要緊。“一個雞蛋”還打算在大學里開展“以物換物”游戲,從一個雞蛋開始,不斷交換物品,把最后的成果通過網絡或線下拍賣,換成錢支持項目。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0-08-17泉州心愿青年志愿者開展義賣公益慈善活動
- 2008-04-25關注孤寡老人 關愛天下父母"公益慈善活動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