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國家發改委、中宣部、國家文物局等14部委印發《通知》,公布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二批名錄和第一批修訂名錄,由邵武市申報的中共蘇區閩贛省委舊址、東方縣委舊址作為南平市紅色旅游系列景區重點項目,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一批修訂名錄》。
邵武市金坑鄉地處閩贛邊區,地勢險要。1931-1933年,中央紅軍為打通中央蘇區和贛東北蘇區的便捷通道,從江西黎川先后九次進駐金坑,建立金坑區、鄉兩級蘇維埃政府,組織群眾進行土地改革試點,組織游擊隊、赤少隊、兒童團等武裝和群眾組織,開展武裝斗爭,創建金坑革命根據地,金坑也成為是紅軍的的入閩出贛的戰略要地。
1933年9月第五次反“圍剿”打響后,中共蘇區閩贛省委由黎川縣湖坊鄉遷至金坑關上,閩贛省東方縣委、縣蘇維埃政府由光澤 上官遷到金坑,中央紅軍部分主力部隊、醫院、兵站撤至金坑-泰寧一線。10月,為狙擊國民黨軍隊對蘇區的侵襲,彭德懷、滕代遠奉命率紅方軍、紅十九師從邵武、順昌趕到金坑集結,指揮收復黎川戰役,取得“洵口大捷”。12月,國民黨為橫斷閩贛蘇區,派遣重兵從黎川縣分別西、北兩面向金坑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駐守在金坑的紅軍憑借山區險要地勢與敵人進行了頑強戰斗,成功遲滯敵人,掩護了紅軍主力和后勤部隊向泰寧撤退,后開始長征。
金坑作為中共早起省、縣、區、鄉紅色四級政權的建立地和土地改革試點地之一,第五次反“圍剿”重要的前沿陣地,以及黃土關戰斗發生地,具有崇高的歷史地位和豐富的思想內涵。兩處革命遺跡分別作為作為中共蘇區閩贛省領導機關、中共創立的第一個獨自命名的蘇區縣領導機關的臨時駐地,具有重大革命紀念意義和保護價值,目前兩處遺址房舍均保存完好。
目前,全國紅色經典景區評選共進行了兩次,2005年公布了第一批名錄,2011年公布了第二批名錄和第一批修訂名錄。邵武市于去年4月啟動了金坑申報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工作,精心制作了申報材料,經過層層報送、篩選,最后入選全國紅色旅游經典景區第一批修訂名錄。今年這兩處遺跡還被列入國家“十二.五”紅色旅游發展規劃,為金坑提供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和前景,對于加快金坑紅色旅游開發,提升旅游品牌具有重要意義。(廖繼華)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