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起,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就探索建立了以社區駐地法官為主、職能之外、八小時之外的法律義工制度。在此基礎上,該院于今年2月25日正式成立了法律義工服務隊伍,在轄區的頂郊、北郊、福滿等6個社區(村)設立了法律義工工作站,每個工作站都配備了兩名駐地法官和部分離退休法官,著力弘揚“讓一分利、贏三分情”的和諧社區理念,努力構建“預防到位、疏導得當、化解有力、平息從快”的工作機制。
緊密聯系社區,有求必應
“陳庭長,我這有一起拖欠農民工工資糾紛,要請你幫忙調解。”近日,福建省漳平市人民法院民一庭庭長陳德威一大早就接到了從福滿社區打來的電話。原來,今年年初,來自四川的農民工梁某為該社區的居民蘇某建房挖地基,而前些天蘇某因欠外債已外逃,拿不到工資款的梁某便試著找到了社區法律義工工作站。陳德威接到電話后立即來到工作站了解糾紛情況,同時詳細向社區干部了解了蘇某的家庭和財產狀況。
在了解到蘇某的妻子尚在某工廠打工后,陳德威和社區干部立即找到了她,經過1個多小時耐心釋法,蘇某的妻子終于表態同意在3天內付清該款。原以為我們外地來的打工仔要拿到這筆被拖欠的工資款已沒希望了,真沒想到法律義工能這么快為我追回。”梁某在拿到被拖欠的5000多元工資款時激動地說。
近年來,社區作為社會管理的基礎單元,已經成為社會各種利益和矛盾的交會點,發生在社區里的拆遷安置、物業管理、鄰里關系等糾紛越來越多,對社區的和諧與穩定提出了新的考驗。為此,該院利用法律義工工作站的前沿優勢,廣泛參與法制宣傳活動,增強群眾的法律意識,努力營造文明和諧的法治環境;參與法律援助工作,提供法律咨詢,答疑解惑,為困難群眾提供方便、優質的法律援助;充分發揮法律義工在專業知識領域的特長,積極參與接訪調解工作,指導社區調解組織開展調解工作,并針對群眾之間較為突出的矛盾,梳理法律關系,分析爭議焦點,積極化解糾紛和不安定因素,努力做到把矛盾糾紛化解在第一時間,把紛爭損害減少在最小程度,從而實現“少訟社區、無訟社區或無紛爭社區”的社會管理目標。
法律義工工作站成立以來,共為社區調解各類糾紛153起,社區未發生一起矛盾激化事件。當前,社會矛盾日趨復雜多樣,法官要充分發揮司法能動作用,只有做到提前介入、關口前移,才能從源頭消除矛盾,這也是司法為民的本質所在,法律義工是法院司法服務向前臺轉移的一種有益的嘗試。”漳平市法院院長胡盛源說。
后福社區的吳大爺有3個子女,但子女間因財產分割起爭議,進而相互推諉贍養老人的義務,從此吳大爺便無人照顧,但他又礙于面子,不想與子女對簿公堂,多年來只能靠著農村低保金來維持著自己的生活。前不久,當了解到所在社區內已設立了法律義工工作站,吳大爺便前來咨詢來此辦案的義工法官。在了解了老人的訴求后,義工法官和社區干部當天下午即組織吳大爺的子女到法律義工工作站調解。幾個子女法律意識都較為淡薄,調解工作并不順利,義工法官向他們講明贍養老人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等相關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從情理慢慢勸說;社區干部因勢利導,舒緩被告的激動情緒,從“軟肋”下工夫。經過了近3個小時的調解,3個子女終于同意輪流贍養老人了。離開社區法律義工工作站時,老人緊緊地握住朱法官的手說:“是法律義工使我又有了溫暖的家,讓我老有所養,這輩子我無憾了。”
?主動走訪排查,化解糾紛
以前,糾紛只有到了社區、到了法院才可能組織調處,而此時雙方當事人的矛盾往往已鬧到不可開交的地步了。為了能及時掌握社區矛盾糾紛,在法律義工工作站成立后,社區便每月組織由義工法官、片區民警、司法員、居委會干部聯合參加的矛盾糾紛排查分析會,及時掌握社區糾紛情況,幫助社區建立糾紛預防和風險評估機制,根據評估結果,提出糾紛預防和化解的工作建議,及時處理矛盾糾紛。
“真沒想到,足不出村就把我們長達5年的糾紛解決了,要不我們的紛爭不知何時才會休止呢!”當事人凌某在調解后感慨地說。先前,家住漳平市菁城街道福滿社區的凌某與鄰居因相鄰道路糾紛時常發生沖突,義工法官在一次社區矛盾分析會上了解了該情況后,立即與社區干部組織雙方當事人到法律義工工作站進行調解,最終雙方重歸舊好、握手言和。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