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車事故后公民精神更應“常態化”
http://www.caoliu14.com?2011-07-27 15:41?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我來說兩句
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之后,如何讓公民精神之燈常亮,如何讓其延續下去、堅挺下去,“常態化”下去,是一個社會課題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行客,面對突如其來的災難,每個人都會或多或少地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因為脆弱,那些素不相識的人選擇了抱團取暖;因為脆弱,那些曾為瑣事爭執的家人懂得了相濡以沫;也因為脆弱,整個社會都會對公民精神在災難中迸發的力量充滿感激。這正如恩格斯所說,“一個聰明的民族,從災難和錯誤中學到的東西會比平時多很多。”
災難面前,我們的社會從來不缺公民精神。動車追尾事故中,那些成功脫險又折回車廂救人的乘客是可敬的公民,那些連夜排隊獻血的溫州市民是溫情的公民,那些驅車到現場義務運送傷員的司機是無私的公民,就連那些不停轉發尋人信息的微博網友也都是我們身邊親切的公民。由此回想長江洪災、汶川大地震、王家嶺礦難救援、舟曲泥石流災難等,每一次都讓我們感受到社會大愛的涌動,也讓我們見證公民力量的爆發。
我們欣慰這些年公民精神、公民意識的成長。但不得不說的是,災難時刻勃發的公民精神,往往也隨著災難的告一段落而迅速衰減;在尋常年月的尋常生活中,公民精神表現得卻還很弱,有時甚至處于深度睡眠狀態。正如一些人所抱怨的那樣,如今的世道,人與人之間缺乏基本的信任關系,一些人對別人的事漠不關心,網絡上蟄伏著各種喜歡起哄的麻木看客……
所以,溫州動車追尾事故之后,如何讓公民精神之燈常亮,如何讓其延續下去、堅挺下去,“常態化”下去,是一個社會課題。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
- 2011-07-27新婚女子遭遇動車事故后到殯儀館做志愿者
- 2011-07-27“7·23”甬溫線動車事故 志愿者在行動(圖)
- 2011-07-27福州市民五一廣場燭光悼念溫州動車事故遇難者
- 2011-07-27動車事故首批28名遇難者名單公布 福建籍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