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工們義賣商品為馬長白運送物資籌集路費
為籌錢3次變賣房產
其實,這只是馬長白二十年傾心助學幫扶廣西貧困學子中的平常一次。他與廣西貧困學子結緣始于1991年。那一年,他到廣西出差,偶然間獲知一名16歲的學生連續兩年考上重點高中和中專,卻因沒錢而無法上學。他當即聯系上這名學生,表示愿意無條件資助其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這一舉動,被當地媒體報道后,很多人寫信來向他求助,馬長白決定實地到廣西的大山里看一看。
廣西大化、都安等瑤山地區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自然環境極差,當地群眾生活困苦。他看到很多學校無門、無窗、無書桌,很多家庭也無錢供孩子上學,能上高中和大學的更是鳳毛麟角。瑤山的貧困和瑤山孩子求知的渴望,深深觸動了馬長白,他決定幫幫那里的孩子。
回到福州不久,馬長白即從單位辦理“內退”,拿著每月退休金230元開始走上助學之路。此后,往返福州、廣西成為他的生活常態。從91年至今,他已先后20余次自費到廣西等地,最短住20天,最長住70多天。為省下錢資助貧困生,他每次去廣西都是坐火車硬座,每次走四五個小時的山路到村民家中后,都不肯在家中吃飯。
其中,光是大化縣,他就走遍了80%的地方,記錄了近千名貧困生的情況。在大化七百弄鄉的日子里,他忘記了時間和節日,遇到過節,他也是只吃碗面。為了走路方便,他穿的是5元一雙的涼鞋,戴著雨晴都能用的草帽,不斷穿梭在弄與弄的山谷小路。記者3日看到他時,他上身也是穿著一件洗得褪色的白襯衣,腳穿硬塑料拖鞋。
據了解,為了籌錢,馬長白曾先后3次變賣房產,原來600多平米的房子最后只剩下70多平方米的坯房,家中值錢的郵票和物品也被逐步賣掉。家里的事情他更是幾乎沒管過,籌錢、聯系贊助單位成為他生活最重要的內容了。因為都把錢拿去捐贈給廣西的貧困學子,女兒的學費也幾乎沒有負擔過。幾年來,家里吃的、用的都是買便宜的變價物品,也很少給家人添置過像樣的新衣服。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 2011-09-04福州花甲老人傾情助學二十載 為籌錢三次變賣家產
- 2011-09-02東山縣總工會2011年“金秋助學”在行動
- 2011-09-01“松柏助學”-泉港區七年近千學子受益
- 2011-09-01薌城區:各界捐資助學助貧困學子
- 2011-08-31安溪縣全心打造“愛心助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