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突出專項整治,注重強化有力有效的創建舉措。我們嚴格按照《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標準要求,結合福州實際,圍繞市民群眾關心關注的問題,堅持重點整治和長效管理相結合,不斷創新工作思路、改進工作方法、完善工作舉措,扎實推動市容市貌、交通秩序、農貿市場等10大類專項整治工作,著力為市民群眾營造整潔有序的社會環境。一方面,我們從加強城市管理入手,緊緊抓住創建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環節和突出問題,明確整改目標、制定整改方案、落實整改措施,集中力量切實解決好各類重點難點問題。比如,針對城市“牛皮癬”整治問題,我們堅持疏堵結合,組織五城區和16家市直部門集中開展整治行動,尤其加大對城鄉結合部、背街小巷、“城中村”等部位整治力度,亂張貼現象得到有效遏制。針對超標電動車上路問題,我們結合開展城區交通管理綜合整治工作,加大“電摩”查糾和處罰力度,分階段、分區域推進“限摩限超電”工作,鼓勵回購、換購超標電動車,加強對電動車銷售市場的監管,有效維護了良好的城區交通秩序。針對小街巷建設改造問題,市、區兩級投入專項資金,做好路燈、盲道、無障礙設施、排水系統、道路橋梁修補改造等各項工作,為社區居民群眾出行營造了良好環境。另一方面,我們注重加強常態化管理,及時總結專項整治工作中的經驗做法,對群眾認可、有利于推進工作的措施予以鞏固提升,逐步形成了一系列長效管理的專項整治工作制度。比如,在市容環境衛生方面,制定實施了《福州市“門前三包”責任制管理辦法》,加大市容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投入,完善環衛基礎設施,改進垃圾收運方式,確保市容環境整潔衛生。在交通秩序方面,制定了《福州市城區交通管理綜合整治責任追究暫行辦法》,進一步完善公交車、出租車管理體制,嚴厲打擊違章駕駛、亂闖紅燈、非法營運等各類違法違規行為。在網吧管理方面,制定下發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網吧管理工作的通知》,組織有關部門切實加強日常監管,有效解決網吧經營中存在的問題。
3.深化創建內涵,注重凸顯人文福州的創建特色。我們堅持從省會中心城市的區位優勢、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深厚底蘊和市民群眾的精神需求出發,堅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全面推動福州人文優勢軟環境和山水宜居硬環境的協調發展,切實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質,著力彰顯人文福州的獨特魅力。一是精心打造山水宜居城市。堅持把加強城市規劃建設作為文明城市創建的切入點和重要載體,著力構筑“兩江潤城,碧山環城,水鏈織城,青峰綴城”的山水城市景觀,嚴格控制山水周邊的城市建設,全面做好沿江山體保護改造工作,持續加強綠化美化和公園建設,積極開展內河綜合整治,組織實施燈光夜景、立面改造、管線下地、廣告牌整治和違法建設集中清理等工程,建成連坂、長安等7座污水處理廠和紅廟嶺垃圾填埋場擴容工程,空氣質量、飲用水源水質等多項環境指標穩居全國前列,有效提升了城市宜居品質。二是大力弘揚閩都文化。充分發揮福州歷史文化名城資源優勢,持續拓展以三坊七巷文化、船政文化、曇石山文化、壽山石文化為代表的閩都文化品牌影響力。成立了閩都文化研究會,有序推進閩都文化的挖掘、整理和普及工作。設立了茉莉花文藝獎,引導文藝工作者汲取閩都文化精髓,聚焦人民群眾生產生活,創作生產了一批具有福州地域特色、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優秀作品。大力推進脫胎漆器、閩劇、壽山石雕等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繼承和創新,鼓勵發展具有地方特色和競爭優勢的民間文藝團隊,培育一批具有區域代表性和廣泛群眾基礎的民間藝術精品。充分發揮“五緣”優勢,拓展榕臺兩地民俗文化、宗教文化、譜碟文化交流,做強海峽兩岸合唱節、“兩馬同春鬧元宵”等榕臺文化交流品牌,有序開展入島文化交流活動。三是持續深化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精心組織“道德模范”、“感動福州十大人物”和“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等活動,動員市民群眾積極參與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等各類精神文明創建活動,進一步弘揚“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城市精神,著力培育文明和諧的道德風尚。廣泛開展“我們的節日”系列活動,傾心打造“激情廣場”、“走進美的小區”、讀書月、閩都民俗文化節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群眾性文化活動品牌,為市民群眾搭建自我教育、陶冶情操的載體平臺。著力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積極推進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建設,制定了中小學德育工作考評體系,持續加強家長學校建設,組織青少年事務社工試點工作,積極推進青少年校外體育活動中心、未成年人課外閱讀實踐基地、社區青少年心理咨詢室等建設,加大凈化社會文化環境力度,為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營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精心組織開展了“做一個文明有禮的福州人”、“拗九感恩”等一系列道德實踐活動,引導廣大未成年人在自覺實踐中接受熏陶、增長才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