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積極探索,不斷拓展社會心理咨詢站點
幾年來,福州市不斷強化“三位一體”教育網絡,充分發揮家庭的基礎作用和社區的平臺作用,利用“家庭教育大講堂”等載體,組織開展家庭教育巡講,普及心理健康輔導知識;積極探索推進社區心理咨詢室建設,讓心理健康教育向社會各個層面深度滲透。
1.持續發揮老牌基層心理咨詢公益機構作用。早在1992年,省、市心理學會與倉山區關工委就聯合創辦了倉山區青少年心理咨詢中心,為周邊未成年人提供心理咨詢服務。近20年來,倉山中心除了堅持雙休日的面詢、日常函詢和熱線電話外,還不斷拓寬服務途徑,經常深入社區、學校、農村開展心理健康知識的普及教育,舉辦各類培訓班,成為集普及、咨詢、治療、潛能開發為一體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目前,倉山中心正繼續發揮其經驗豐富、專家力量雄厚等優勢,不斷拓展心理咨詢的深度和廣度,示范帶動社區心理咨詢工作的廣泛開展。
2.積極探索專業化社工志愿者服務模式。市里積極推廣臺江鯤鵬青少年事務服務中心實行的“以高校心理專業學生、心理服務志愿者為主體,組成專職社工、社工督導、助理社工的工作團隊,開展專業化社工志愿服務”的模式,探索推進社工服務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工作。目前,各社工機構普遍通過與社區內中小學校合作,共同探索“如何彌補學生離開學校以后的教育空白”這一德育難題,并通過社工入戶家訪、與學校合作召開家長會,與社區合作開展親子活動等形式關注學困生、特殊生的學習生活,幫助矯正親子溝通、無心向學、網絡成癮、厭學逃學、孤獨內向等心理行為問題;通過與省內高校心理專業的大學生們合作,常年深入周邊社區,開展“關注社區青少年心理健康”主題系列宣傳活動,組織現場心理作畫、電腦心理測評等有趣的活動。在此基礎上,市里又成立青少年事務社會工作者協會,充分整合福州12355青少年服務臺及全市專業的青少年事務社工資源,立足社區,為青少年提供更具有針對性、實效性的專業性心理服務。
3.穩步推進社區心理咨詢室建設。福州市不少城區普遍采取“試點推動,面上鋪開”的辦法,逐步加快社區心理咨詢室的建設步伐。臺江區從建立20個社區心理咨詢室開始試點,通過加大投入,規范管理、強化培訓,有效推動了軟硬件設施建設。在此基礎上,召開工作推進會,在全區73個社區全面推廣建立。同時,依托福建師大遠程繼續教育中心,對百名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輔導員進行集中與網絡授課相結合的專業培訓,實行持證上崗,形成輔導隊伍的基礎力量;通過聘請高校及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輔導中心專家和轄區學校心理咨詢輔導老師,成立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心理咨詢專家顧問團,形成輔導隊伍的核心力量;通過整合轄區共建高校專業學生志愿服務資源,開展社區未成年人教育心理咨詢志愿服務活動,形成輔導隊伍的補充力量。倉山區也在76個社區全部建起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并通過開辦社區心理咨詢輔導員培訓班、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提升咨詢室硬件配置等,培養社區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力量,推進規范化建設。其他各區也正結合各自實際情況,努力加大社區心理咨詢室的建設力度。臺江區在定期開放社區心理咨詢室的基礎上,力爭開通電話心理咨詢服務、建立區未成年人心理咨詢輔導網站等,擴大社區心理咨詢室的輻射效應。如今,社區未成年人心理咨詢室,這個“家門口的心靈導航站”,已經日漸成為服務未成年人健康成長、幫助解決心理障礙、緩解心理壓力的“連心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