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鄭州市委主要領導連續兩次就金水區南陽新村街道辦事處綠城社工服務站6年愛心行動做出批示,同時責成市委政研室等多部門調研解剖“綠城現象”。綠城社工,這是每一個綠城人都熟知、可感并不斷受惠的“社工先鋒”品牌。上個月,披載著全國第二家、河南省首家專業社工服務機構等榮譽的綠城社工服務站剛剛度過6周歲生日。 不僅如此,在南陽新村轄區,綠城社工卻絕非個例——綠城社工引領,“老媽媽”跟進,紅色聯盟集結。高高飄揚的“三面紅旗”強勁給力南陽新村黨建和創文工作。
?? “社工先鋒”耀綠城
??? 嬗變、創新的綠城社工,幾乎天天有動作,周周有精彩。
??? 近日,有關領導來到社工站所在的豐樂社區,一進大門,映入眼簾的便是修葺一新的文化宣傳長廊。長90米、高2.5米的長廊以9個欄目的容量,對黨建與社工進行集中展示---“綠城社工是什么”、“做什么”、“怎么做”、“活動風采”、“如何加入綠城社工”。尤其是在長廊西頭,一個印有心形標志的百寶箱和一顆大紅心圖形十分醒目。過往的居民拿起墻上懸掛的小卡片,寫上自己需要幫助的內容投入百寶箱,很快就能得到專業社工和志愿者的服務。
??? 自2007年成立黨支部以來,綠城社工緊緊圍繞“助人自助、救難解困”的宗旨,走過了一個又一個里程碑,而今又占據了“一線二動三新”的制高點---牢牢抓住服務生命線,“黨組織+團組織+自組織”互動、“社工+志愿者”聯動,實施理念、載體、方法三項創新,實現“整合資源、凝聚力量、爭當先鋒”的目標,基層黨建活力不斷增強。隨時令而動,綠城社工迎來了收獲的金秋:累計開展各類公益活動800余次,直接服務對象9000余人,為幫扶弱勢群體募集善款近20萬元。
??? “黨旗指引做社工”,通過實施工作理念、工作方法、工作手段三創新,黨組織的資源整合能力和活力得到雙提高。綠城社工在壯大,各類社工志愿者由四年前的1600人擴軍到現在的7800人。社工品牌更響亮,8月12日,在金水區基層黨建工作推進會上,該站黨支部創立的“社工先鋒”黨建品牌榮獲金水區優秀黨建品牌,綠城社工的當家人陳騁也光榮地當選為市黨代會代表。
??? “老媽媽服務隊”綻放文明花
??? 和綠城社工服務站的年輕人相媲美,南陽新村街道辦事處還活躍著另外一支服務隊——榮華社區“老媽媽服務隊”。
??? 這是一支“白發紅色娘子軍”——她們中年齡最大的73歲,最小的55歲,80%以上都是黨員,全部為女性。自1996年由老共產黨員周樹枝發起,已走過14個年頭。從綠城社工服務站來到她們的“大本營”榮華社區時,記者恰好目睹到省八屆黨代會代表、隊長周樹枝帶領老姊妹們給特困戶縫補被子的一幕。
??? 給特困戶縫補被子,這只是“老媽媽服務隊”的“常規動作”之一——當居住小區治安差盜竊現象嚴重時,她們自發組成巡邏隊;當清貧學子因高額學費而面臨失學時,她們送來了募集的學費和學習用品;當孤寡老人無人照料時,她們長年“義務承包”買菜做飯、打掃衛生、拆被洗衣的雜活兒;當居民樓院無人管理時,她們自掏腰包栽花種草,美化環境;轄區青少年泡網吧荒廢學業時,她們主動當起義務監督員,耐心勸阻教育青少年……“閑人馬大姐”不閑,點滴小事兒總關情:組織開展服務活動360多次,服務轄區居民群眾達7660余人次。
??? 現如今,“老媽媽服務隊”已由最初的十幾人壯大到102人。前不久,“老媽媽”感染了老大爺,“這不,前不久,72歲的老竇(竇寶臣)又成為俺這支隊伍的‘洪常青’了,他可是第一個加入‘老媽媽服務隊’的男性公民啊。”周樹枝一臉興奮地介紹說。
??? 紅色服務聯盟“大集結”
??? “同志,為了您的安全,請走慢車道!”這幾天,在農業路和南陽路交叉口,每當交通高峰期,佩戴紅色工作證的八屆省黨代會黨代表、老媽媽服務隊隊長周樹枝正在勸阻違章行為,和她一起執勤的是佩戴藍色工作證的金水區人大代表、南陽新村街道黨工委書記劉運澤,佩戴綠色工作證的志愿者代表、南陽新村綠城社工服務站站長陳騁。
??? “紅、藍、綠”組合指揮交通,成為南陽路農業路口的一道亮麗風景線,也是今年6月才成立的紅色服務聯盟的杰作之一。
???? 七一前夕,一個看似不起眼的掛牌活動在西斯達外語學校舉行——中共南陽新村街道西斯達外語學校黨支部掛牌儀式暨紅色聯盟啟動。紅色服務聯盟是該街道在“兩新”組織中探索更加專業化和規范化地服務居民、服務社區的一次“試水”。?
???? 紅色服務聯盟成立不到兩個月,持續開展了一次又一次的大集結——組織“兩新”黨組織的黨員參與交通文明崗活動,構建由市民、商戶、公共單位、社區、巡防隊、黨員志愿者六位一體的交通秩序綜合治理模式,實施“小紅帽”“大拇指”“紅藍綠”三大行動;針對轄區“兩新”組織行業特點,分類服務社區居民、服務困難群體,如醫院類,每周拿出一定數量的免費專家號,提供給醫患人員,60歲以上的轄區人員就醫,可享受一定的優惠。?
???? 三面紅旗何以在南陽新村高高飄揚? 是天時地利人和聚合而成的肥沃土壤培育的。
??? 上世紀90年代初期,南陽新村轄區曾經有10多家大型國有企業和上萬人的企業職工,是鄭州工業產業一條街。此后,啤酒廠、肉聯廠等一批老國企輝煌不再,先后有7000多職工離開了廠區,回到社區,成了下崗失業人員,一時間,街道所轄的單位和社區成了下崗失業一條街。在金水區,新村街道辦事處曾創下了低保家庭最多、低收入人群最多的兩項紀錄。
??? 企業破產了,心志不能破敗;企業倒閉了,黨和政府更加關注了。街道黨工委和各社區黨支部緊緊抓住解決生路這一重點和切入點,極力為有一定工作能力的職工提供就業和技能培訓信息。社區黨組織以精神文化生活為載體,成立各類文藝活動隊伍,把大家組織起來,發動起來,以豐富的精神文化活動引領,提起精氣神。
??? 窮且益堅,傳承著老國有企業犧牲奉獻基因,轄區居民對黨的感情更加濃郁和深厚。黨旗指引,應者如云,這才是三面紅旗在新村高高飄揚的堅實基礎和土壤。唯有如此,周樹枝老人的那句話才久久回蕩在人們的耳畔:“職務退了,為人民服務的義務沒有退;人退了,做文明市民的標準不能退。”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