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強化基本行為規范教育。按照《中小學生守則》、《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中學生日常行為規范》要求,根據不同年齡段學生的認知水平、認知規律,制定學校常規、文明班級、文明寢室寢室等管理細則,堅持從小抓起、從細節抓起,引導、教育未成年人從小養成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的良好意識。完善學校行規周競賽、主題教育月、年度先進考核評比等制度,認真開展優秀班集體、行為規范示范學校等達標創建活動。充分發揮儀式教育作用。加強各類儀式教育內涵研究,注重對未成年人的公民意識教育。科學規范各類儀式教育方式,形成入園、入學、開學、入隊、入團、畢業等儀式教育體系。上好湖州市《開學第一課》,以“做一個道德的人”為主題,每年推出一個重點內容,通過形式多樣的讀書、傳唱、講演活動,切實豐富道德教育內涵,著力提高道德教育活動吸引力和感召力。建立縣區輪流承辦機制,組織全市中小學生集中收看直播或錄像,在對全市未成年人進行道德教育的同時,充分展示縣區的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成果。
3.建立養成教育激勵表彰機制。改進“三好學生”、學習積極分子等定指標、重成績的傳統評價體系,總結推廣雛鷹爭章達標體系,科學制定定章、爭章、考章、頒章四個環節的操作辦法,激發每一位學生的積極性,促進中小學生個性發展。大力宣傳道德模范、英雄人物、“四好”少年等先進人物,組織開展“道德模范校園行”活動,讓道德模范進校園、上講臺,充分發揮各類道德模范的示范引領作用。對照《測評體系》要求,借鑒道德模范推薦表彰以及兄弟地市“美德少年”、“陽光少年”評選辦法,探索建立“湖州好少年”評選表彰機制,挖掘、樹立一批未成年人中的先進典型,引導未成年人發現身邊的典型、推薦身邊的典型、學習身邊的典型,引導和激勵未成年人形成崇尚先進、學習先進、爭當先進的良好風氣。
(二)大力優化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家庭環境。家庭是未成年人接受思想道德教育的第一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未成年人養成教育中具有特別重要的作用。家庭教育要著重解決好成才觀念和教育方法的問題,加大對家長的培訓力度,特別要關愛特殊家庭,加快推進家校的有機銜接,引導教育廣大家長樹立正確的家庭教育觀念,掌握科學的家庭教育方法,充分發揮家庭教育的基礎作用。
1.著力提升家長素質。深化“雙合格”家庭教育宣傳實踐活動,加強家庭教育講師團隊伍建設,定期舉辦現代家庭教育論壇、“家庭教育大講堂”等活動,推廣成功經驗和典型做法等形式,教育引導廣大家長掌握科學的教子方法,為子女做人成才當好表率,把家庭教育的狀況作為評選文明職工、文明家庭、特色家庭的重要內容。關注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持續辦好“成長快樂”訪談節目,加強訪談嘉賓專家團的培訓與管理,加強與浙江大學的合作,組織開展 “成長快樂”進校園、進社區活動,定期邀請浙江大學心理與行為科學系專家來湖擔任節目嘉賓、開展專題培訓、舉辦公益講座,切實提高節目科學化水平,不斷提高節目的覆蓋面和“收聽率”,不斷提升廣大家長的育子水平。
2.推進家校有機銜接。家庭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基礎,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和延伸。學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一致,是影響教育實效的重要原因。學校、家庭要建立緊密相連、配合默契、雙向互動的聯動機制,共同攜手教育孩子健康成長。通過辦好家長學校、召開家長會、舉辦家長開放日、建立家校教育共建周、開展親子運動會等形式,引導廣大家長走進學校、走進教室,了解學校的各項要求;通過開展教師家訪、設立家校通等形式,發動教師走進學生家庭,加強與家長的溝通,了解家長的期望以及孩子在家里的表現,有針對性地開展個案輔導和幫扶教育。2010年,全國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視訊會議后,省委常委、宣傳部長茅臨生指出,加強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特別是要在培養未成年人良好品質上下功夫,要在提高教師、家長教育水平上想辦法、動腦筋,可根據各個年齡段未成年人的特點,發動教育專家、學者編印一本指導性讀物,對教師、家長如何輔導、指導未成年人,提供一些科學性強、操作性強、實效性強的辦法,有針對性地開展教育輔導,減少工作的盲目性。結合我市德育導師制的推行,認真總結在未成年人養成教育上的成功經驗,可適時在全省率先推出,為全省提高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的針對性提供借鑒。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