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杭州10月4日(記者 周竟)身穿藍綠相間的統一服裝,口喊“同心同行,共享共贏”——國慶長假期間,第八屆全國殘疾人運動會1.2萬多名志愿者正經歷最后的崗前培訓,他們即將正式踏入場館,為500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殘疾人運動員提供溫暖的服務。
????他們被稱為“小浪花”,卻擁有巨大的能量和影響力。原中國殘聯執行理事、2010廣州亞殘運會志愿者培訓顧問趙濟華稱他們為殘疾人運動員的同行者,是賽場的燈和光。
????1.2萬朵“小浪花”匯聚成熱情的愛心河流
????2010年10月12日,本屆殘運會志愿者報名啟動,浙江省人民熱烈響應,共有47916名社會各界人士報名。經各地市、各高校資格審查,網上測試,綜合面試和體能測試,2011年4月底,1.2萬多名志愿者選拔完成。志愿者工作部還從中挑選組成一支1200人的骨干志愿者隊伍。5月22日,禮儀志愿者啟動招募,經過多輪選拔,275名才貌兼備的形象使者最終產生。
????從5月19日開始,志愿者工作部對1.2萬多名賽會志愿者進行分期、分批培訓。截至9月25日,全體志愿者已完成賽前培訓。培訓內容包括殘運會志愿者認知與使命、公共安全與突發事件應急處理、志愿者心理調適與自護、助殘扶殘技能等。大賽期間,他們將提供檢錄管理、賽場輔助、器材管理、運動員接待等十余項服務。
????“志愿者在殘運會的角色太突出了,他們是整個比賽的‘燈’和‘光’,沒有他們運動員們無法展開正常的比賽,所以培訓志愿者也成為至關重要的工作。”趙濟華特地趕來為志愿者們培訓。
????9月27日,全體志愿者宣誓出征。浙江外國語學院266名志愿者聚集于學校禮堂,身著本屆殘運會賽會志愿者服裝,向殘運會會旗莊嚴宣誓,“我承諾:盡己所能,不計報酬,幫助他人,踐行志愿精神,展示浙江風采,全力以赴,不辱使命,同心同行,共享共贏”。
????同時,志愿者工作部對志愿者的昵稱公開征集,“小浪花”受到熱捧,最終脫穎而出。
????“每個志愿者都是一朵‘小浪花’,1.2萬朵‘小浪花’將匯聚成滾滾的愛心河流,運動員和觀眾將感受到他們充滿熱情的服務,”志愿者工作部王燕說。
????小浪花使命:“不僅是幫助殘疾人 更重要的是感受他們”
????與一般的賽會志愿者不同,殘運會志愿者需要學習必要的助殘扶殘知識和技能。在歷時3天的全封閉課程中,培訓部為志愿者安排了“助殘服務知識與技能”、“殘疾人的心理特點與溝通技巧”、“助殘禮儀”等課程。在此之前,所有的培訓老師幾乎都沒有接觸到過相關知識,他們師從殘聯工作人員和殘疾人,學到技能后,再轉教給志愿者。“我們還親自把輪椅等殘疾人需用的輔助器具摸索了一遍,發現看著容易做起來難;就拿推輪椅來說,力氣、方向的控制都是技術活,通過親自試驗,才更深地體會到殘疾人朋友日常生活的不易,”蔡旦宜說。
????在這個過程中,這些培訓師認識到,志愿者需要做的不僅是幫助殘疾人,更重要的是認識他們,感受他們,進而親近和融入他們。因此培訓師在課程中特別提到了三條“人文關懷”:對他人生命經驗保持敬重,對人性的真實帶著寬諒,對他人的困境理解和接納。
????為了讓志愿者更深地感受殘疾人,培訓師在教助殘扶殘技能的時候放棄了傳統的講課方式,轉而改為體驗式培訓——讓學員坐上輪椅推行一段,蒙上眼睛走幾步。
????浙江中醫藥大學學生焦媛是輪椅擊劍項目的志愿者,在培訓中她被蒙上眼睛感受盲人行走。“黑暗中,我不知道怎么邁開步子,心慌意亂的感覺讓人不知所措。短短幾分鐘,我感受到盲人們的艱難和堅強”。
????蔡旦宜認為,志愿者的作用不僅是體現在賽場和服務的那些時刻,更多的是服務經歷和精神影響到日常生活中。“相信經過培訓,志愿者們不再對殘疾人有偏見,平時也會主動地幫助他們,這也是整個殘運會的目的之一。”蔡旦宜說。
????“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
????“其實剛開始的時候,我不愿意當殘運會的志愿者。”浙江越秀外國語學院大三學生沈佳妮說,她曾是上海世博會和深圳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志愿者。
????“參加了兩次世界級志愿者工作,讓我覺得已經很完滿。但是在圣火采集和傳遞當天,當我看到殘疾人運動員代表時,這種想法改變了,他們的樂觀向上感動了我,我也從心里期待能為他們做點什么。”沈佳妮表示,以前覺得當志愿者是向同學炫耀的資本,而這次殘運會讓她謙卑下來。
????“其實他們給我們的,比我們給他們的要多得多,”沈佳妮說。
????與沈佳妮一樣,很多志愿者剛開始對殘疾人和賽會有不適感甚至心存害怕,因為日常生活中很少接觸殘疾人;但是經過培訓和提前賽事的演練,他們轉變了想法,開始享受自己的身份并做好了全心服務的準備。
????駱新宇是輪椅擊劍項目的志愿者,6月末的提前賽事讓他印象深刻,“那是杭州最熱的時候,賽場里沒有空調。運動員坐在輪椅上穿著很厚的比賽服,一場比下來,他們的頭發和衣服都被浸濕,但沒有聽到他們抱怨一句”。
????“雖然還沒有正式上場服務,但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我們對殘疾人朋友和自己的志愿者工作都已經有了感情,相信到時所有人都能感受到我們的真情和熱情。”駱新宇說。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