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知的愿景】
對于今后的發展,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資源最大化”的問題。
龐大團隊 僅靠道德魅力維系
不管是泉州“真情在線”,還是泉州義工俱樂部,令他們自豪的是,他們的團隊均采取“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資助模式,由捐資方直接資助受助方,財物捐贈不需要經過中間環節。在他們看來,這種模式能夠最大地減少運作成本,并避免組織的貪腐行為。
在該模式的運作中,愛心團隊主要起到串聯捐受雙方的作用。每資助一個個體,他們都要堅持親自前往受助者家里探望,了解他們的具體情況,并且搜集新的待捐助名單。
這就像一根扁擔,兩端都是數以千計的捐助者和受助者,盡管責任重,但卻是喜悅的。只是這樣龐大的團隊,幾乎只是靠著這些公益組織的道德魅力來維系和運轉。而在他們看來,這也是活動效果不穩定和經費缺乏的一大因素。
在采訪中,他們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公益團隊的組織架構問題。他們坦言,目前泉州的公益組織還是松散的民間組織,人員參差不齊。大多時候是靠個人自覺,紀律上松散,流動性很大,如何管理是個難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各草根慈善組織對于成員的年齡、職業等并沒有限制,各行各業的人都有,對于會員們參加活動的時間也沒有有效的約束,有時臨時有事來不了,就得由管理人員自行頂上名額。
希望借助聯盟
讓資源最大化
對于今后的發展,這些團隊都有各自的愿景。但在受訪中,他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資源最大化”的問題。林世雄說,有一次他們到一敬老院時,遠遠便望見一名阿伯光著身子,坐在那等他們。一問才知,原來之前已經有兩撥志愿者到敬老院,給他們洗頭洗澡。第一撥志愿者剛走完,阿伯頭發還沒干,第二撥志愿者又來了。為了不掃志愿者的興,阿伯就再洗了一次。后來,得知還有一撥志愿者要來,阿伯索性就不穿衣服在那干等了。
事實上,早有愛心團隊有資源整合的想法。29歲的傅永順從事網絡行業,去年,在看到有人通過微博救助幾個重病小孩的事,讓他決定利用自己多年積累的網絡資源,做點什么。他尋思著,泉州已有許多公益組織,資源很豐富,如果再成立一個愛心團隊,一來沒經驗,二來自己資源不足,成不了什么氣候。翻查這些組織的資料時他才發現,這些組織經常各做各的,資源重新利用,再不好好整合,實在可惜。
就在那會兒,傅永順和幾個做網絡的朋友敲定——利用網絡的力量,將這些公益資源整合起來,為這些組織建立服務平臺,倡導一份公益精神,讓公益聲音傳出去。今年3月份,“海西公益聯盟”由此誕生。
經過朋友牽線搭橋,7月22日,海西公益聯盟、愛心媽媽協會、泉州“真情在線”3個愛心團隊,第一次聯合舉辦“大愛一日行,奉獻一份愛”大型主題公益活動。他們用這次公益活動的善款,幫助了24名貧困小學生,每個月固定資助4500元,每人100~500元不等。
這次活動的效果,讓他們打算一直堅持下去,并將每月22日定為“大愛日”,按期舉行一些公益活動。今年國慶期間,海西公益聯盟、愛心媽媽協會、真情在線、泉州義工俱樂部、廈門LP團隊和閩南愛心公社等6個團隊首次聯合,連續7天開展募捐活動。盡管沒達到預期的效果,但仍然有不少的收獲。
![]() |
![]() |
責任編輯:陳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