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寡老人的好兒孫
?
?陳忠晟的心里裝著這些老人,老人們也同樣把忠晟裝進了心里。2006年5月,陳忠晟感冒了,一連幾天都沒好,但他仍堅持上門看望幫扶對象。第二天,他去看望一位名叫黃秀英的阿婆時,阿婆神神秘秘地交給他一包東西,特別交待忠晟回去后煮了喝。忠晟回家一看,原來是一包畫了各種符號的“符紙”。后來得知,80余歲的黃阿婆知道忠晟病了,自己一個人拄著拐杖,步行到泉州承天寺,找到老和尚求了些“神符”,要給忠晟治病。陳忠晟說,雖然他知道這些東西不科學,不能治病,但老人的一片心意一直令他感動,更令忠晟體會到,愛,是相互的,奉獻的同時也是收獲的過程。
? 如果說,參與志愿服務的最初感情緣由是出于對弱勢群體的同情,那么后來陳忠晟在與被服務對象的交流中逐漸建立起的友情,更加堅定了他走下去的決心。正因為這種相互牽掛的感情,讓陳忠晟感到自己身上多了份沉甸甸的責任。這份責任的形成,正是一個人精神升華的生動體現。陳忠晟在泉州市志愿者協會中倡導成立了“五月花”助老組,在他的積極推動下,“五月花”助老組從一個僅有數人的小組,壯大為擁有200多人的大組,并成為全市志愿者協會中影響最為深遠的一個組。陳忠晟已不再是一名純粹的志愿者,他儼然已經成為孤寡老人的好兒孫,成為他們每天的牽掛、情感的寄托。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