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自《追尋歷史的真相》 中國散文學會 編選 張秀楓 主編 出版社:河南文藝出版社
曾經的北洋水師
真正的戰爭,永遠發生在戰爭開始之前。
在中國,連孩子都知道,是日本的聯合艦隊打敗了北洋水師,是慈禧太后挪用海軍經費造園子,致使鄧世昌的炮彈打不響!可是,金一南的軍事隨筆《軍人生來為戰勝》告訴我們:
就經費方面來講,清政府投入海軍的經費一點也不比當時日本投入的少!日本政府從1868年到1894年26年間每年投入海軍經費合計白銀230萬兩,相當于同期清政府對海軍經費投入的60%!就硬件裝備方面來講,北洋艦隊的裝甲數量和質量都超過了日本聯合艦隊。北洋艦隊的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堪稱當時亞洲最令人生畏的鐵甲堡式鐵甲軍艦,在世界也處于領先水平。清朝政府正是基于這種力量對比,才毅然對日宣戰。因此,僅從武器裝備、經費投入等方面來看,日本聯合艦隊要戰勝中國北洋艦隊是困難的。但結果卻是,龐大的北洋艦隊全軍覆沒,日本聯合艦隊卻一艘未沉!“巨額軍餉堆砌起來的一流的海軍不經一戰,原因何在?到底是誰埋葬了北洋艦隊?”金一南先生發問了。
一、真正的戰爭,永遠發生在戰爭開始之前!失敗往往首先從內部開始。清政府的專制體制及其必然帶來的政治和經濟的*。從身居要位的歷屆海軍大臣,到北洋艦隊普通的一員,大家首先考慮的不是民族國家和軍隊的利益,而是個人的利害。再強大的部隊,也難以抵御這種*的侵蝕。隨著滿族中央政權的衰弱,漢族官僚李鴻章等人紛紛崛起。他們辦洋務、興局廠、練新軍,轟轟烈烈。在相當一部分清朝權貴們看來,北洋水師就是李鴻章的個人資本。因此,朝臣們為了削弱李鴻章,不惜削弱北洋海軍!限制北洋海軍就是限制李鴻章,打擊北洋海軍就是打擊李鴻章。戶部尚書翁同,以太后修園為借口,連續兩年停止發放海軍裝備購置費,以限制李鴻章。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