納蘭性德與《紅樓夢》
“紅學”研究迄今已有百余年歷史,倘若追根溯源,可以上溯到乾隆身上。當年和珅進呈《紅樓夢》,乾隆皇帝在讀后說:“此蓋為明珠家事作也。”由此不難看出,至少在當時不少人的眼中,納蘭性德與《紅樓夢》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的。
納蘭性德父子和曹雪芹父子都生活在清初到清中期期間,他們的家世與經歷,有許多共同之處。首先,納蘭性德與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同時入值宮禁,均為大內侍衛,相處八年,感情很深。據考證,這種同事關系可能還非同一般。他們都極富文采,一個是滿人通過發奮勤學,成功地融入到中原主流文化圈。一個是書香世家,把成熟的漢學帶入旗籍。雖然角度不同,但同樣都登堂入室,分別為滿漢文化的融合作出了貢獻。曹寅在任江寧織造期間,納蘭性德曾隨康熙南巡駐蹕織造署,并有酬唱應答文字,現在我們還能看到納蘭性德寫的《滿江紅·為曹子清題其先人所構楝亭·亭在金陵署中》《曹司空手植樹記》等文章。
康熙三十四年(1695)秋,曹寅在江寧織造任上時,廬江郡守張純修來訪,曹寅又邀請當時的江寧知府施世綸(即《施公案》中的“施不全”),三人秉燭夜話于楝亭。張純修即興作《楝亭夜話圖》,然后三人分詠,主題就是懷念好友納蘭容若,此時距納蘭容若去世已經十年。曹寅在《題楝亭夜話圖》中寫道:“憶昔宿衛明光宮,楞伽山人貌姣好。馬曹狗監共嘲難,而今觸痛傷枯槁。”“楞伽山人”是納蘭容若的號,詩人懷念當年在明光宮當侍衛時,納蘭容若一表人才,大家在一起開玩笑的場景,而現在容若已經去世,因而感到分外傷痛。爾后他又痛心地寫道:“家家爭唱飲水詞,納蘭心事幾曾知?斑絲廓落誰同在?岑寂名場爾許時。”雖然大家很喜歡吟唱優美的《飲水詞》,但誰又能真正了解納蘭的思想?現在自己已是斑斑白發,空寂孤獨,又有誰與我同在?寂寞寧靜的詩壇也只能如此了。此外,曹寅還曾為納蘭詞作序。
納蘭容若自稱“癡情種”,他在十八歲時候幾句詞寫道:“十八年來墮世間,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誰邊?”與賈寶玉確實有頗多相似之處,難怪《紅樓夢》問世后,有人認定大觀園即為“明府”,賈政、寶玉即是明珠、納蘭容若父子,他們之間確實有不少相似之處,家世經歷幾乎能重疊套合。翻閱《納蘭詞》滿眼都是愁、恨、淚、惆悵、斷腸之類的字眼,單是一個“愁”字,就用了九十次之多。《納蘭詞》里面甚至還有這樣的句子:“今宵便有隨風夢,知在紅樓第幾層?”“因聽紫塞三更雨,卻憶紅樓半夜燈。”“此夜紅樓,天上人間一樣愁。”由此不難看出,曹雪芹在寫《紅樓夢》時,無論是在遣詞造句方面,還是在創作基調方面,確實都受到了《納蘭詞》的影響。(關軍)
納蘭詞薦讀
![]() |
![]() |
責任編輯: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