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姓“不能承受之痛” 地方病“毒瘤”如何切除?
http://www.caoliu14.com?2011-12-05 10:41? 李驚亞?來源:新華網
我來說兩句
打響防控“攻堅戰”切除“毒瘤”
《全國重點地方病防治規劃(2004-2010年)》指出,地方病是指在一定地區內發生的生物地球化學性疾病、自然疫源性疾病和與不利于人們健康的生產生活方式密切相關疾病的總稱。
規劃指出,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都不同程度地存在地方病的流行,其中重病區大多集中在西部偏遠、貧困地區,主要有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大骨節病、克山病等。
近年來,各地陸續打響防控“攻堅戰”,實施“飲水安全工程”、“清潔工程”、“爐灶革命”等,從改換農村基礎設施入手,幫助農民改變生活習慣,有效預防和控制曾經“肆無忌憚”的地方病。
“1994年以來,國家及省、州專家多次派專家來安龍,調查燃煤型砷中毒情況,縣委縣政府對境內涉及高砷煤的煤洞全部炸封,大力宣傳燒高砷煤會引發砷中毒,在學校開展教育課,取得了好的效果,至今未發現新發砷中毒病例。”安龍縣疾控中心副主任賀啟生說。
2005年,貴州省利用中央轉移專項資金在砷中毒病區完成了1萬戶的防砷改爐改灶任務,爐灶改良任務全部完成。同時在病區采取了封閉高砷煤窯、換燒低砷煤和規范驅砷治療等防治措施,推動了病區居民不良生活行為方式的改變。
貴州省衛生廳廳長王建富說,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計改良爐灶398萬余戶,占病區爐灶應改良戶數的99.34%,基本完成消除燃煤污染型氟中毒危害的任務。
我國曾是世界上碘缺乏病流行最嚴重國家之一。20世紀70年代的調查顯示,我國絕大多數地區均不同程度地流行碘缺乏病,受威脅人口約7.2億,曾有地方性甲狀腺腫患者3500萬人,地方性克汀病患者25萬人。而截至今年5月,全國28個省份均達到消除碘缺乏病目標,到2015年將實現持續消除碘缺乏危害目標。
![]() |
![]() |
責任編輯:金婷 |
相關新聞